
暑期来临,少年儿童溺水事件时有发生。溺水是全球非故意伤害的第三大死因,占所有与伤害相关死亡的7%。据统计,全球每年因溺水死亡的人数接近40万。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总溺水死亡人数的56.04%。2025年7月25日是第五个“世界预防溺水日”,旨在增强安全意识,避免生命和财产损失。为帮助家长提高对儿童溺水的关注,掌握科学预防溺水方法,黑龙江省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醒。
专家表示,儿童溺水的严重后果在于,即使生命得以复苏,溺水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常使患儿丧失正常生活能力。经心肺复苏后存活的溺水患儿中约60%~100%存在严重脑损害,所以在有水处一定要看护好孩子。
防止少年儿童溺水,家长应该怎么做?专家建议,家长应时刻把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履行监护职责,时刻关注孩子去向,务必做到知去向、知归时、知同行、知内容,切实担负起监护人的责任,切勿有“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应与孩子共同学习水上安全知识和安全救援技能。少年儿童应时刻把安全牢记于心,自觉遵守防溺水“六不准”,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陪伴的情况下下水;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擅自下水施救。应掌握水上自救技能。
溺水后如何自救?如不慎落水,应保持冷静,尽量不要在水中挣扎,可仰面展平身体,口鼻露出水面呼吸。扔掉身上较重物品,寻找木板等可增加浮力的物品等待救援。如不会游泳,也可采用水母漂的方式,节省体力,等待救援。用双手抱住膝盖,让身体保持蜷缩,身体就会慢慢浮出水面,之后迅速翻转身体,身体仰卧,头部向后,使嘴巴、鼻子和肺部尽可能露出水面。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子呼气,不要大口呼吸或深呼吸,这样可以延缓身体下沉速度,等待救援。
如遇溺水者如何施救?专家提醒我如遇溺水者应立即呼救并拨打120急救电话、使溺水者脱离水中、通畅呼吸道、心肺复苏、保温,并等待医疗救援。
一是要通畅呼吸道,快速清理溺水者口鼻内的泥沙或呕吐物,保持气道通畅。正确评估溺水者状态,包括呼叫、轻拍,以确定溺水者的意识状态。如溺水者无意识,立即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即一手置于溺水者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食指、中指置于下颏骨处并抬高,约仰头45度。二是如溺水者无自主呼吸,则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具体操作方法为捏紧鼻翼,平静吸气后口对口包住溺水者口唇后,将气体吹入其口内,观察到胸廓起伏为有效通气。检查颈动脉搏动判断有无脉搏,如无脉搏,在开放气道及5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次数比为30:2。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频率约100-120次/分。
保温很重要,溺水者通常会出现低体温,有效的保温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可尽快脱去其衣物,用干毛毯或棉被包裹保暖。
为防范溺水事件发生,家长应与孩子一同熟记防溺水知识,教育孩子不去河、湖、水库、水坑、池塘、河流等危险水域游玩。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菊
编辑 王剑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