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医院门诊日常繁忙的节奏中,突发状况往往是对医护人员的应急能力与专业素养的直接考验。近日,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残疾人鉴定诊室门口就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中透露着脉脉温情的紧急救援。医护人员凭借着专业的技能与真挚的爱心,成功处置了一起患者家属晕倒的紧急事件。
当天上午,残疾人鉴定区域挂号、候诊的患者及家属络绎不绝。突然,一阵急促的呼喊声打破了大厅的秩序。“有人晕倒了!快来人啊!”正在导诊台忙碌的护士赵春石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一位男士瘫倒在地,身旁的家属焦急万分、手足无措。

没有丝毫犹豫,赵春石立即放下手中工作,迅速冲向事发地点,同时大声呼叫同事前来支援。抵达现场后,她首先评估现场安全,随即蹲下身子轻拍患者肩膀,呼唤着“大爷,醒醒?能听到我说话吗?”同时迅速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及意识状态等情况。发现患者意识模糊但呼吸尚存后,她立刻安排同事疏散围观人群,确保空气流通,并通知值门诊慢特病开药诊的丁嘉怡医生前来协助。
与此同时,团队协作高效有序展开。响应呼叫,护士刘雪筠迅速取来血压计,赵春石随即为患者测量血压。“收缩压80mmHg,舒张压50mmHg,血压偏低。”测量结果一经宣布,现场的医护人员立即作出判断,患者晕厥很可能与低血压有关。为避免患者可能因呕吐导致误吸窒息的危险,赵春石谨慎地将他的头部转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此时,一旁焦急的家属也补充道:“他有心脏病,人一多就紧张,一紧张就容易迷糊。”这一关键信息为医护人员判断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医护人员迅速、专业的急救措施下,患者情况逐渐平稳。出于安全考虑,丁嘉怡和赵春石反复劝说他前去心内科门诊做进一步检查,可他始终婉言拒绝。本着尊重患者意愿并提供最大便利的原则,医护团队积极与其他等候家属沟通协商,优先安排该患者完成鉴定流程,并引导他移至通风良好的窗口区域坐下休息、继续密切观察。
当患者在窗口处渐渐平复呼吸,鉴定区域的秩序恢复如常,这起突发事件才告一段落。在医院这个承载着生命重量的特殊场所,类似的暖心故事每天都在悄然上演。医护人员一次次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的誓言,既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也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注入了温暖而强大的力量。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菊
图片由医院提供
编辑 姜沫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