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木兰县法院开展“防范诈骗·守护成长”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向师生及家长发放普法手册并现场普及反诈知识为假期安全“敲警钟”。

“免费领取游戏皮肤可能泄露银行卡信息,冒充老师收学费可能是遭遇诈骗!”活动现场,法院干警结合《致家长的一封信》内容,针对暑期青少年易遭遇的“网络游戏诈骗”“兼职刷单返利”“冒充熟人转账”等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形式剖析诈骗分子作案手法,重点强调“三不原则”——不轻信陌生来电、不点击未知链接、不透露个人信息(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同时,干警现场演示“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及来电预警功能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和家长筑牢“技术防诈墙”。

活动中,干警向家长详细解读《致家长的一封信》核心内容,包括“高额回报”陷阱识别、转账前核实身份、关注孩子异常行为等防护要点,并提醒家长避免将支付密码告知孩子,大额转账需亲自操作。针对部分家长提出的“孩子参与刷单是否违法”问题,法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帮信罪”条款释明法律风险,强调“切勿因贪小利让孩子沦为诈骗工具人”。一位家长表示:“信中提到的案例就在身边,我们一定会加强监管,和孩子一起学习防诈知识。”
今年暑期期间,木兰县法院将持续开展“送法进社区”“反诈课堂”等活动,并通过线上推送反诈案例、安全提示。法官们将以《致家长的一封信》为载体,推动反诈教育常态化,让家庭、学校、司法机关共同为青少年撑起安全保护伞。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冠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胡英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