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4日,哈尔滨市科协“科学筑梦导师行”活动走进黑龙江省实验中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朱嘉琦作了题为《飞行器之眼》的专题讲座,900余名师生现场参与,共同解锁航天科技的神秘面纱。

报告会上,朱嘉琦教授以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生动的表达风格,将复杂的航天技术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他聚焦“飞行器之眼——红外薄膜与晶体”核心主题,结合实例详解飞行器在紫外感知、智能光限幅透明吸波体及红外增透保护等方面的技术需求,让学生们了解到飞行器“视觉系统”如何在极端环境下精准探测、高效运作。同时,朱教授围绕新型材料技术展开讲解,从“永不断电”的同位素电池的持久供能原理,到“超级导热”金刚石在散热领域的独特优势,系统介绍了前沿材料在航天工程中的创新应用。通过生活化的类比和直观的案例分析,原本抽象的科技概念变得可知可感,现场师生不时发出会心的赞叹。

作为长期深耕航天科普的学者,朱嘉琦教授擅长将硬核知识与青少年认知特点相结合,此次讲座既保持了科学的严谨性,又充满互动性与趣味性,引导学生们从技术原理延伸到科学思维的培养。讲座结束后,学生们围绕红外技术应用、材料创新等问题踊跃提问,现场交流氛围热烈。

此次活动是哈尔滨市科协推动优质科技资源下沉校园的具体实践,通过专家面对面授课,不仅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航天前沿科技,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助力后备科技人才培养注入了新动能。
崔凤山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铁军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