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医大一院中心手术室内,泌尿外科王春阳教授精准操作达芬奇的机械臂,为一段以生命延续生命的亲情故事架起桥梁。
39岁尿毒症患者小平(化名)一年来依靠血液透析维系生存,而其母亲一句“用我的肾救儿子”,开启了一场母爱与科技交织的救治行动。

在得到黑龙江省卫健委的批准下,泌尿外科王春阳教授带领焦治兴副教授、刘毅文副教授团队,创新采用“腹腔镜供肾切取+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活体肾移植”的双微创方案。达芬奇系统凭借放大10倍的高清三维视野和可过滤手部震颤的机械臂,在4小时内完成毫米级血管吻合,将母亲的肾脏精密植入小平体内。

术后三日,小平的母亲恢复良好,尿量和血肌酐正常,生命指标平稳,康复出院。小平体内的移植肾也迅速恢复功能,脱离透析重获新生。
“妈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哈医大一院给了我生的机会!”康复后的小平紧握母亲双手,感慨万千。
“微创技术正突破传统移植困境,结合机器人技术捐肾者创伤显著减小,术后48小时即可下床活动。”王春阳强调,亲属活体肾移植具有配型适配度高、排斥反应少等优势。目前,哈医大一院已常态化开展机器人肾移植。这场手术,已是哈医大一院通过达芬奇机器人成功完成的第三例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为更多尿毒症患者点燃生命的希望。
刘毅文 哈尔滨日报记者 董彤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胡英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