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值盛夏,龙江森工林区的蜜蜂养殖基地内野花争艳、群蜂欢舞,空气中弥漫着蜂蜜的香甜气息。蜂农们熟练地弯腰打开蜂箱,轻轻提起蜂巢,用刷子小心拂去板上的蜜蜂,接着刮去蜂巢表面的蜡皮,经过摇蜜、过滤等一系列精细工序,晶莹剔透的蜂蜜缓缓溢出,浓郁醉人的蜜香扑鼻而来,勾勒出一幅“蜂欢人乐”的丰收画卷。

记者从龙江森工集团了解到,龙江森工林区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持续深耕“一箱蜂”产业,如今,黑蜂养殖业已实现了从零散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转型升级。迎春林业局有限公司地处完达山南麓及国家级黑蜂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是龙江森工集团发展“一箱蜂”产业的关键阵地,当地充分利用黑蜂养殖适宜区的自然资源与技术优势,全力推进黑蜂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每年都会及时安排工作人员精心打理场地,清除可能影响黑蜂生存的非原生植被和有害生物,确保黑蜂能够持续健康繁育。”迎春林业局有限公司西丰林场的负责人介绍道。通过精心选择涵盖椴树、槐树等多种树种的场地,打造出优质的黑蜂养殖基地,充分保障了蜜蜂食物来源的充足与多样。
不仅如此,迎春林业局有限公司深度挖掘林区黑蜂的资源优势,规模化建设东北黑蜂养殖基地,持续在黑蜂种群溯源管理、品牌价值塑造、产业链条延伸等方面发力。依托黑蜂养殖“产学研”教学基地,边学习边养殖,边养殖边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养殖技术,仅用4个月时间,便将养殖基地最初的310箱黑蜂群繁育至1500余箱,预计产蜜量可达46吨。如今,这1500箱黑蜂仍在稳步扩繁,种群数量较起步时已增长5倍,使“小蜜蜂”真正成为了“致富蜂”。

在龙江森工林区,随着黑蜂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蜂蜜加工产业也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柴河林业局有限公司威虎山饮品公司的蜂蜜生产车间,浓郁的醇香扑鼻而来,一罐罐色泽如琥珀的蜂蜜整齐排列。“我们新开发的水飞蓟蜂蜜,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糖分、染料等人工成分,既保证了零污染的自然品质,又口感细腻、浓香纯正,深受消费者喜爱。”柴河林业局有限公司威虎山饮品公司副经理高忠臣介绍道,这种需千株水飞蓟草才能酿出的“蜜中黄金”,因天然纯净、口感醇厚,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从“养得好”到“卖得好”,加工环节至关重要。柴河林业局有限公司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全流程把控,确保每一滴蜂蜜都保留林区的“生态原味”。目前,仅水飞蓟蜂蜜就已生产2万余斤,通过商超直供、经销商合作、抖音直播等线上线下渠道,产品畅销全国。
为进一步打开蜂产品市场,拓宽销路,龙江森工集团借助各类农产品展销会、绿色食品博览会等活动,不断宣传推介森工蜂产品,持续扩大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目前,龙江森工集团已有7款蜂产品被纳入“九珍十八品”,8款蜂产品被纳入“黑土优品”。其中,迎春黑蜂椴树蜜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龙江森工蜂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市场占有率持续提高。
从黑蜂种群的精心呵护到蜂产品的创新研发,从林区百姓的收入增长到生态品牌的持续打响,随着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这一“甜蜜事业”将谱写出龙江森工林区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杨红钰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铁军 张大星
图片由龙江森工提供
编辑 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