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双城区万隆乡建新村的2100亩富硒小麦示范基地迎来“大考”。来自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权威专家现场鉴评,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釆用富硒技术种植的“龙麦30”亩产达419.92公斤,较常规种植增产8.55%,不仅创下当地寒地小麦高产纪录,更标志着双城区在富硒特色农业发展上迈出关键一步。

当天,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对示范基地小麦的生长状况、抗病虫害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现场可见,富硒处理区的小麦植株整齐、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熟相显著优于常规对照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示范基地在整个生长季有效防控了赤霉病,为丰收筑牢根基。”测产专家表示,从随机取样对比来看,富硒技术对提升小麦综合生理机能效果显著。

核心测产数据显示,富硒处理区实收3.66亩,折合标准含水量(13%)后亩产419.92公斤;常规对照区实收3.50亩,亩产386.86公斤,增产幅度达8.55%。这一成果不仅刷新了双城地区寒地小麦产量纪录,更以科学数据验证了富硒技术的应用价值。

“龙麦30”的优异表现,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此次示范基地由双城区农业农村局、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协同黑龙江省富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共同打造,全程采用标准化种植技术,在小麦生长的最佳时期喷施富硒叶面肥。拔节期至孕穗期小麦生长迅速,对养分需求大,喷施富硒叶面肥可促进幼穗发育,增强植株抗逆性(如抗倒伏、抗病);小麦灌浆期是小麦籽粒形成和养分积累的关键阶段,喷施富硒叶面肥能直接促进硒元素向籽粒转移,提高麦粒的硒含量,同时,有助于增加千粒重,提升产量和品质。

从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由产学研推团队深度参与,以保技术落地见效。“富硒小麦不仅产量高,更能产出高附加值的健康农产品。”双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示范基地的成功,为全区推广富硒农业提供了“双城样板”。下一步,双城区将以建新村为起点,扩大富硒小麦种植面积,推动富硒面粉加工等产业链延伸,让“硒”望田野成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刘云聪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东
(图片由双城区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 王剑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