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七月,正是刺五加生长旺盛、田间管理的关键阶段。眼下,龙江森工集团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刺五加育苗基地内,500亩嫩绿的幼苗在遮阳网下铺展成绿色的海洋,株株幼苗舒展着油亮的叶片,在夏风中轻轻摇曳。苗床间,工作人员头戴草帽、手持工具,“地毯式”除草作业正有序推进。
微风拂过,绿浪轻涌。这一幕,不仅是刺五加育苗的日常,更是龙江森工集团深耕“一株药”产业,大力发展生物经济,推动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生动注脚。以刺五加为核心的中药材产业,正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与合作,构建起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绘就大健康产业新图景。
全链协同:从种植到终端的“黄金链路”
近日,森工中药材公司与珍宝岛药业、齐笙国际(香港)集团的战略签约,成为龙江森工“一株药”产业升级的重要节点。与珍宝岛药业签订的协议,以刺五加GAP基地建设为起点,聚焦中药材供应、医疗渠道共享等8大领域,通过标准化种植、规范化采收,为高品质原料供应筑牢根基;与齐笙国际的10万美元合作,则将目光投向更具科技含量的终端产品——刺五加口溶膜与西洋参口溶膜。

这款“黑科技”产品应用微米级食药口溶膜制膜技术,每片浸膏含量高达48毫克,入口即化,通过口腔黏膜与肠道双重吸收,吸收速度与药效远超传统剂型。“我们不仅拿到了‘一种口溶膜糖果生产用的原浆乳化装置’实用新型专利,更在‘黑龙江省首届地方国有企业创新创意大赛’中斩获特等奖!”森工中药材公司总经理刘英明介绍,通过与高校、药企的技术融合,公司已形成“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的全链闭环,正加速开拓大健康产品市场。
全程把控:从种源到产品的“品质密码”
有好种子才能长好药材。在东方红林业局有限公司,“一株药”的品质密码藏在每一寸土壤里。东方红林业局有限公司作为黑龙江省唯一入选《黑龙江省林木良种名录》的药源植物种子产地,凭借出众品质成为市场“香饽饽”。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检测,其紫丁香苷含量超出药典标准2倍,这一优异的品质表现,使其在市场中极具竞争力。

依托优质种源,东方红林业局有限公司打造了千亩刺五加苗木基地。目前,基地苗木正处于缓苗期,预计2026年进入小规模结实期,2027年达产后,每亩可采收果实700斤、种子60余斤,仅本年度基地即可产出近万斤优质种子,产值达120万元。“千亩种子园建成后,种子产量将跃升至6万余斤,效益近千万元!”在东方红林业局有限公司森林经营管理部部长王永成的规划里,满是产业振兴的期待。
为守护品质,东方红林业局有限公司已建成GAP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第二阶段符合性检查。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则以238亩起苗面积、近700万株优质苗木,为龙江森工集团“一株药”产业注入新动能。
多元创新:从药材到消费品的“破圈之路”
如果说全产业链是“根基”,那么,产品创新则是“枝叶”。清河林业局有限公司山特产品分公司以刺五加嫩叶为原料,通过杀青、揉捻、炒制等传统工艺,将其转化为“养生茶”。森工中药材公司以口溶膜为突破口,正推进省内首家食品类剂型口溶膜生产线的建设,现已完成口溶膜生产车间改扩建工作,进入设备安装、调试和试生产阶段。年产1000万片口溶膜的目标,让“深山养生草”加速走向全国。

“我们不仅要做‘药材商’,更要当‘健康生活引领者’。”龙江森工集团林农产业部部长刘志明表示,集团正以“产业富企”方针为指引,聚焦“定品种、扩规模、强加工、引合作、研新品”五位一体路径,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刺五加生产、加工、销售基地。目前,龙江森工林区野生刺五加栽培面积已达150万亩,作为“龙九味”核心产区,正通过生态资源转化,让生物经济在龙江森工落地开花。
从田间地头的绿色苗床,到实验室里的专利技术;从标准化种植的GAP基地,到走向市场的终端产品。龙江森工“一株药”产业,正以全链布局、科技赋能、品牌突围的姿态,在大健康产业的蓝海中破浪前行。未来,随着千亩种子园、口溶膜生产线等项目的相继落地,“一株药”必将在龙江森工的经济发展版图中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张牧秋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铁军 张大星
(图片来自龙江森工)
编辑 王剑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