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双城区有一所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红色基因的学府——兆麟中学。它始建于1905年,原名双城官立中学堂,是黑龙江省较早的官立中学堂。100多年来,兆麟中学历经岁月洗礼,始终秉持着教育初心,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1946年3月9日,抗日英雄李兆麟将军在哈尔滨不幸殉国。同年4月,中共满洲省委在双城中学召开会议,沉痛纪念李兆麟将军。为了让将军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大会决定将双城中学更名为兆麟中学,并把《露营之歌》定为校歌,校报提名《兆麟园》。从此,兆麟中学与英雄的名字紧密相连,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使命。
李兆麟将军简介
走进兆麟中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肃穆的校园环境。学校内设有两座李兆麟将军像,一座是1996年校友刘连海雕刻的将军骑马戎装像,展现了将军驰骋疆场、英勇无畏的风采;另一座是2004年设立的李兆麟将军塑像,其神态坚毅,目光深邃,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这两座雕像不仅是校园的标志性景观,更是英雄精神的象征,时刻激励着师生们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李兆麟将军骑马戎装像
李兆麟将军塑像
兆麟中学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以牺牲奉献为核心的“兆麟精神”。学校充分挖掘校史资源,开发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在思政课堂上,老师们结合李兆麟将军的事迹,生动地讲述革命历史,让学生们深刻理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内涵。同时,学校还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和资料,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学校的发展历程和红色底蕴,激发他们对学校的热爱和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校史馆资料
除了课堂教学,兆麟中学还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学校定期举办红色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活动、文艺演出等,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高一新生初入校园,音乐教师们会组织集体教唱校歌——《露营之歌》,这不仅是音乐的传递,更是精神的传承。每年的清明节之际,全校师生集结于将军像前举行肃穆的纪念活动,以将军事迹鼓舞前行,以苦难岁月激发斗志。学校思政教师孙玲玲以兆麟将军事迹为原型创作的作品《选择》,在哈尔滨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演讲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这些活动中,师生们深入了解学校的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将英雄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麟园学子不畏困难,勇担时代之责;麟园教师兢兢业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感染学生,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孙玲玲老师演讲《选择》
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卓越的教学质量和鲜明的红色文化特色,兆麟中学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哈工大等知名高校,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同时,学校还获得了“省双全先进学校”“省文明单位”“省德育先进工作集体”“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级绿色学校”“国家体育达标校”“全国百强中学”等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兆麟中学将继续传承和弘扬“兆麟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打造人民满意学校为目标,不断深化育人方式改革,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将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建设,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形式,让红色基因在校园里代代相传。同时,兆麟中学还将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加强与国内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兆麟中学将继续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英雄精神的激励下,兆麟中学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刘云聪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东
(图片由双城区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 王剑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