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延寿县深藏山缝里的被服厂:锈蚀的缝纫机述说抗联烽火岁月

来源:冰城+客户端 2025-07-22

在延寿县境内大青山蜿蜒的褶皱深处,一处不起眼的山洞,静默地守护着一段尘封的烽火记忆。近日,延寿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员们踏足这片人迹罕至的山林,为深藏于此的东北抗联第三军被服厂遗址拂去历史的尘埃,让其“开口述说”抗联烽火岁月。

“别看现在洞口不到半米高,被泥土淤积了大半,当年这里可是抗联将士们缝制‘战袍’的重要后勤基地。”延寿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小组队员潘姝指着山壁上那道不起眼的缝隙,语气中充满敬意。这个山洞位于延寿县延寿镇红旗村西北3公里、大青山山脉腹地,洞口距地面5米,曾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的被服厂,承担着为前线战士赶制被褥、军服的重任。

时光流逝,洞口残破,洞内淤塞。山顶上与警卫营房相连的掩体和密道,已坍塌在岁月长河中。只有遗址旁蜿蜒的山间小路和潺潺的小溪,仿佛仍在低语当年的故事。1983年,“二普”时它首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却因条件所限未能发掘。2009年“三普”时,一个关键线索浮出水面——这里曾出土过珍贵的缝纫机部件,如今珍藏在东北烈士纪念馆,成为确认其身份的铁证。通过对遗址内的遗迹现象及出土的标本进行分析,初步断定该遗址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被服厂遗址。2014年,这片承载着血与火记忆的土地,被正式公布为黑龙江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岁月和风雨不曾停歇。今年6月24日,当普查队员们再次攀上这座山时,“当年‘三普’时立的保护围栏和界桩,好多都倒了。”潘姝和队友们没有犹豫,立刻动手,仔细扶起倒下的围栏,重新加固每一根界桩,力求恢复其历史风貌。镰刀挥舞,队员们清理着疯长的杂草,一点点让这片红色遗迹“洗去风尘”,露出了最初的模样。

修复的同时,高科技手段为历史存档增添了精确的维度。无人机盘旋升空,对遗址进行了全方位的航拍测绘。队员们一丝不苟地进行实地测量、定位,用镜头记录下每一个细节,认真核准文物的名称、空间位置、保护级别、环境状况和保存现状,完善着文物安全监管平台的数据。

在遗址采集范围内仔细复查,队员们在地表又有了新的发现——散落的缸、坛等生活用品残片。“这些朴素的碎片,很可能就是当年被服厂战士们用过的锅碗瓢盆。”潘姝轻抚着陶片说,“它们和2009年发现的缝纫机部件一样,都是‘三军’将士们在这片深山密林中浴血奋战、艰苦生活的无声证言。”这些新发现的遗存,再次有力地印证了遗址的身份与价值。

此次普查与修复,让这座深藏山中的抗联被服厂遗址,重新成为传承东北抗联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鲜活载体。县文旅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深入挖掘包括被服厂遗址在内的革命文物内涵,加强保护与利用,并探索通过东北抗联革命文物展示等形式,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让这些沉睡在山林中的故事,走进更多人的心中,激荡起新时代的奋进力量。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大星(照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于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