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他们用一把瓜子炒出了自己的“商业版图” | “85后”乡村夫妻炒货创业“逆袭记”

来源:冰城+客户端 2025-07-22

盛夏,走进道里区迎宾小区附近的“崔家大瓜子”总店,猝不及防的清凉感扑面而来。“炒货需要低温环境才能保持最佳口感。”“85后”店主崔亮笑着解释。他和妻子李凤丽,如今已拥有6家门店、3个冷库,年销瓜子300吨,年采购原料达400万元。

15年时间,从街边小摊到成为连锁品牌,两人紧抓哈尔滨文旅热机遇,让“崔家大瓜子”香飘北京、广东、海南等地。在哈尔滨这个充满机遇的城市,肯吃苦、有想法的崔亮夫妇,用一把炒勺改变了全家人的命运,也“炒”出了新时代创业者的精气神——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更“炒”大自己的“商业版图”。

人生就像炒瓜子,火候到了自然就香了

“我的老家在绥化市平山镇下面一个叫西三千六百垧屯的地方,有点偏僻。”崔亮一边介绍一边实诚地拿出身份证,便于记者采访做记录。

和很多村里的年轻人一样,十几岁时,崔亮就离家闯荡。在大庆建筑工地打工一段时间后,2010年崔亮来到了哈尔滨。因为有亲戚在南岗区摆地摊卖炒瓜子,看亲戚做,崔亮一点点出悟些“门道儿”后,在道里区顾乡大街支起了自己的炒瓜子小摊儿。

“也是为了养家,找一个门槛低的行业做起来。最开始,我们只有几百元的本钱,每个月租房子还得100元。”崔亮如今说起来是一脸云淡风轻的样子。

起早贪黑更是日常。凌晨1点,哈尔滨的街道还在沉睡,崔亮已经骑着小电瓶车穿梭在寒风中进货。回到摊位,和妻子李凤丽用木头柈子点燃炉火,在晨曦微露的四点多,第一锅冒着热气的瓜子就新鲜出锅。“那时候本钱少,50斤一袋的瓜子,炒完一袋有了回头钱才跑去拉下一袋料。”崔亮回忆。

“想把日子过好,就得把手头的活儿干好。炒货摊儿做出名堂来,就得脚踏实地琢磨。”支撑这份信念的,是他对技艺的执着——反复琢磨火候、配料,用真功夫留住顾客;更是为人父母的决心——把两个孩子从绥化老家接到哈尔滨,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

从一袋袋瓜子开始积累,他们终于在道里区安了家,孩子也接了过来——楼下是飘香的炒锅,楼上是孩子的读书声。但那时,生活依旧艰难。夫妻俩带着年幼的孩子出摊,孩子因受凉患上肺炎,两万多的治疗费相当于他们三四个月的收入。“那会儿就一个念头:一定要把生意做大!”这场意外,反而点燃了崔亮更大的斗志。

如今,当年的小摊已发展成连锁品牌,但崔亮依然记得那些与星辰为伴的凌晨。那时他也未曾想过,人生其实就像炒瓜子,火候到了,自然就香了。

文旅热让炒货生意爆火,6个店铺一年进400万元原料

创业路上,崔亮夫妇始终秉持“踏实做事”的信念,但也随时迸发“抓住机遇”的魄力。从最初在哈尔滨本地进货,到后来直接对接内蒙古赤峰的优质瓜子产地,他们的生意版图随着视野的扩大而不断延伸。

为寻找更大客源,崔亮将摊位迁至道里区窑地头道街夜市。随着“崔家大瓜子”的名声渐起,每到傍晚,摊位前便排起长龙。尤其在冬季销售旺季,常常要忙到凌晨一两点才能收摊。生意的红火催生了批发业务,生鲜超市、饭店纷纷成为他们的固定客户。2022年,他们终于“退路进厅”,在夜市拥有了自己的门店,产品也从单一的炒瓜子扩展到坚果、果脯等多个品类。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23年冰雪季。一位网红博主偶然拍下店前排队的盛况,视频迅速在网络爆火。一些外地游客特地打车来到店里,想尝尝哈尔滨的炒瓜子究竟有多好吃。随着“5斤瓜子、3斤坚果全国包邮”业务的推出,店铺每天都要发出200多份快递,最远到达海南、广东等地。

如今,李凤丽的手机里有三万多客户的联系方式,其中三分之二都是外地客人。有消费者反馈,回到单位上班给同事捎了一些,结果同事们也纷纷要买,很多人通过包装袋上的联系方式和二维码与“崔家大瓜子”建立了联系。这样的传播方式,让炒货店的客户群快速增涨。

有趣的是,一次崔亮、李凤丽带着孩子去北京玩,把爬长城的照片发在了朋友圈。一位北京顾客点赞后询问:“是不是在北京开店啦?告诉我地址在哪里,我去买瓜子。”这个美丽的误会,让他萌生了进军一线城市的念头。

如今,“崔家大瓜子”已在哈尔滨拥有6家门店,多位于烟火气很浓的各大夜市附近;年瓜子进货量达300吨,光存货资金就需要400多万元。他们还租用了三个冷库和一个几千平方米的大仓库。从夜市小摊到连锁品牌,这对夫妻用一把瓜子炒出了自己的“商业版图”。

注册新商标,炒瓜子准备进军外地大市场

问及对于炒货店未来的目标,崔亮称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大,计划未来进军外地市场。如今,连17岁的大儿子都成了“品牌推手”,帮着父母制作短视频,让“崔家炒货”的名声通过网络传得更远。

当被问及经营和揽客秘诀时,崔亮道出了两个关键:一是始终如一的亲民价格——尽管内蒙古赤峰的优质瓜子原料已涨至每斤10元,他们仍坚持13-15元的零售价;二是独到的“炒功”秘诀。“最重要的还得靠口味。”崔亮告诉记者,炒瓜子技巧他也是边炒边琢磨出来的——根据不同瓜子特性,将火候精准分为小火七分熟、中火九分熟、大火十分熟,满足不同顾客对“焦香”和“浓香”等的偏好。

随着业务扩展,“崔家大瓜子”即将更名为“崔家炒货”。这个改变背后,是300多个品种的产品矩阵——坚果、果脯等新品已占据半壁江山。为此,他们不仅保留了传统炒锅,还引进了两万多元的专业烤箱。

崔亮的创业脚步从未停歇。每年,他都会前往长春、沈阳、广州等地考察市场。今年在沈阳发现的“爆浆薯条”,经他改良后已成为店里的新晋爆款。“现在家人都很支持我们”,崔亮欣慰地说,父母在老家经营着300多亩地和养殖场,让他可以心无旁骛地打拼事业。

2020年注册的“嗑嗑香崔家炒货”商标,承载着崔亮的品牌理想。从夜市小摊到即将进军全国市场,这位草根创业者正用自己的方式证明:只要坚持品质与创新,再小的生意也能成就大梦想。

哈尔滨日报记者 董艳春

图片由被采访人提供

编辑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