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哈理工计算机学院赴一面坡镇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

来源:冰城+客户端 2025-07-23

为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4日至17日深入尚志市一面坡镇,走进当地种植基地与合作社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聆听红色故事、开展志愿服务、助力数智兴农、共建党建联盟等举措,扎实推进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聆听红色故事 感悟初心使命

在一面坡镇长营村村委会办公楼会议室,实践团与村书记孙福海、驻村工作队队长姚丽丽等人座谈,深入了解老党员张秀林的事迹。张秀林担任村支书48年来,始终将初心与使命铭刻于心,坚守富民初心,勇担使命责任,将一个负债村打造成拥有2亿元固定资产的全国文明村镇先进村、全国百强村、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他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特色村寨领路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龙江楷模等荣誉称号。

张秀林在田间地头践行誓言、在风雨兼程中坚守信念的故事,让实践团成员深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要从他的故事中汲取信仰力量,转化为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实际行动,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让青春的汗水浸润乡土,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书写青春答卷。

情系桑榆暖 关怀润心田

实践团还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带着精心准备的豆油、面粉、大米等生活用品,在村书记一行带领下,实地走访慰问了三户残疾、低保困难家庭。活动中,成员们详细询问村民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认真倾听村民的生活叙事,切实了解其生活所需。老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让志愿者们倍感温暖,也坚定了大家的实干决心。

走进田间地头 助力数智兴农

察看黑加仑的饱满浆果,端详树莓的藤蔓长势,触摸水稻的青绿稻穗......实践团一行走进当地黑加仑、树莓种植基地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从黑加仑种植基地的智能监测终端,到黑加仑电商平台的流量分析,再到水稻病虫害识别的AI模型测试,实践团成员在与作物、设备的近距离接触中,触摸到“数智技术+传统农业”碰撞出的振兴火花。

下一阶段,实践团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助力科技兴农,把课堂上学的编程逻辑转化为服务农业的实用工具。具体举措包括:一是搭建AI驱动的精准农业生产体系,构建农作物生长模型,提高作物单产;二是打造数字化产销平台,开发农产品电商App,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拓宽农产品销路;三是开发乡村政务管理平台,实现村民事务线上办理(如社保查询、证明开具等),提升村务处理效率;四是开展线下培训,教农户使用智能手机、农业App等,让更多人能借助数智工具增收;五是制作通俗易懂的数字技术教学视频(如短视频剪辑、直播带货技巧),方便村民学习。

这些举措既能发挥计算机学子在编程开发、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又能切实解决乡村在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的痛点,助力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数智振兴”。

党建联盟聚合力 校地携手暖人心

活动最后,在座谈会上,村书记孙福海与实践团带队指导教师邵明记就乡村振兴、党建工作、乡村发展规划以及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进行了深入交谈。为加强校地双方的交流协作,本着资源共享、相互协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双方就科技兴农、共建思政教育实践基地与党建联盟商订协议。

通过“技术赋能+组织聚力”的双轮驱动,让数字兴农的实践更添红色动能,让党建引领与专业实践在乡村振兴的场域中深度融合,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的生动篇章。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实践团成员在田间地头淬炼本领,用青春力量赋能农业发展,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续写青春华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哈尔滨日报记者 纪天伟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王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