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从党员家到田间地头:阿城区平山镇“小圆桌”解决群众大问题

来源:冰城+客户端 2025-07-23

“前几天下雨,水把地头的路冲毁了,‘屯长’和小组长们商议后,马上组织人员修复,大伙儿都非常满意。”7月22日,阿城区平山镇绥中村村民冯玉刚说起此事时,还不忘竖起大拇指点赞。

如何让基层治理更贴心、更高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烦心事?阿城区平山镇探索的党建“议事圆桌”机制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一张张承载着民主协商与为民初心的“议事桌”,从党员家中延伸至村委会、田间地头、农家院,成为化解矛盾、凝聚共识、服务群众的“金钥匙”,推动问题在一线协商、矛盾在家门口化解,显著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小圆桌”扎根党员家,激活治理“神经末梢”

平山镇坚持党建引领,将治理重心下沉到村民小组这一“最小单元”。创新实施“一屯一桌”模式,将灵活机动的议事“小圆桌”设在党员“屯长”和村“两委”成员家中。一张圆桌、几张板凳,由品行端正、处事公道的村民小组议事员参与,一个贴近群众的协商议事平台就此搭建起来。

“春耕时,地里有不少碎石影响到乡亲们种地。大伙儿一反映,‘屯长’马上召集议事员和村民代表共同商议解决方案。第二天,铲车和志愿者们就行动起来,仅用三天时间就全部清理干净。”绥中村上牌屯村民冯玉刚对“小圆桌”的办事效率赞不绝口。

目前,平山镇52个自然屯实现“小圆桌”议事全覆盖,45名议事员活跃在基层一线。这一机制有效延伸了治理触角,使“小圆桌”成为民意收集的“前哨站”,保障群众诉求和邻里纠纷在家门口快速响应、就地解决。

“大圆桌”设在“村委会”,构筑共治“主心骨”

在村级层面,平山镇着力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村民议事办事的主阵地。各村党支部依托党员活动室“大圆桌”,将其升级为村级事务协商平台,聚焦矛盾纠纷调解、重点项目推进、党务村务公开、政策宣传解读等关键议题,组织规范有序的民主协商。

记者在绥中村看到,“大圆桌”旁,村干部、村民代表正热烈讨论购买变压器事宜。“自去年6月推行‘议事圆桌’机制以来,我们已为乡亲们解决了60余件大事小情,实现了小事不出屯,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村党支部书记孙国彬说。

“大圆桌”还架起了村民与平山镇人民法庭、镇政府及“两代表一委员”的沟通桥梁,通过流动接待将服务前置,不仅提升了办事效率,更传递了治理温度。这一举措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村民的归属感。

“流动桌”跟着问题走,畅通服务“最后一米”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平山镇治安村、中心社区等创新推出“流动议事小圆桌”。整合村“两委”成员、普通党员、党建网格员、“万人计划”到村任职大学生等多方力量,坚持“就近、就地、就便”原则,问题在哪里,“议事圆桌”就摆在哪里。几张板凳围坐,“板凳会”“庭院恳谈”等灵活的“微议事”应需而生。

“多亏社区帮忙了,要不然去年冬天可能就住不上暖屋子了。”中心社区居民刘莉感激地说。中心社区党支部书记常月娥告诉记者,当时,辖区有三栋楼的供热锅炉需要更换,资金成了难题。社区随即召集业委会、物业等开“流动圆桌会”,反复协商,最终圆满解决。“大事儿多跑几趟,像鸡打鸣影响邻居睡觉、办低保等小事,我们都是随时随地解决。”常月娥补充道。

如今,平山镇的干部带着“民情日记”主动下沉、上门倾听,推动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实现了治理效能的精准提升。

佟鑫 哈尔滨日报记者 康福柱 文/摄

编辑 李洪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