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哈图古籍活化再现千年诗韵,杜甫《夏夜叹》传递大暑人文关怀‌

来源:冰城+客户端 2025-07-24

时值大暑,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每年公历7月22日至24日之间,当太阳运行至黄经120度,我们便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大暑。此时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暑热之气达到顶峰。在这炎炎夏日,翻阅哈尔滨市图书馆珍藏的清代康熙版善本古籍《全唐诗》,其中收录的众多描绘节气的诗篇,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将古人面对自然流转时的生活百态与细腻情思生动呈现。

《全唐诗》这部编修于清康熙四十四年至四十六年的恢宏巨著,汇集了四万八千余首唐诗,是中华诗歌宝库的璀璨明珠。其中,那些应和着二十四节气韵律而生的诗作尤为动人,它们不仅记录了物候变迁,更承载着诗人的哲思与情感。在大暑时节,唐代诗圣杜甫的名篇‌《夏夜叹》‌便以其深沉的笔触,引发着跨越千年的共鸣。

诗中‌“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等句,真实刻画了酷暑难耐、长夜苦短的煎熬,是古人面对大暑炎热最直接的感受。然而,杜甫并未止步于个人暑热的抒写,他更将目光投向了更为艰辛的群体——‌“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他深切挂念着在边疆戍守、饱受酷暑煎熬的将士,感同身受于他们的艰辛与无奈。全诗在描绘夏夜景致与个人烦热之余,升华出对戍边将士的深切同情与对太平盛世的殷切期盼,‌“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等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苍生的博大胸怀。

哈尔滨市图书馆珍藏的这部《全唐诗》善本,不仅是一件珍贵的文物,更是激活传统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杜甫的《夏夜叹》在今日读来,其描绘的暑热体验依然真切,而其蕴含的关怀民生疾苦、祈愿国泰民安的高尚情怀,更传递着跨越时空的永恒人文力量。在大暑节气,重读古籍中的经典诗篇,不仅能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诗意生活,更能从中汲取那份心系天下、关怀他人的精神滋养,让千年诗韵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

李松梅 哈尔滨日报记者 封娇 文/摄

编辑: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