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2日,在哈医大二院第一中心手术室,消化内科主任曲波教授、麻醉科副主任丁文刚教授,手术室护士长李艳双,消化内科褚艳杰副教授、李翠华护士、佟泉莹护士等密切协作,为小赵成功实施了一项安全、高效的微创减重新技术——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
身高1.79米、体重160公斤的26岁小伙小赵(化名),因重度肥胖导致行走困难、睡眠呼吸暂停、社交恐惧,并面临糖尿病、高血压等多重风险。辗转多家减重中心、尝试多种减重方式均未成功后,他几近绝望。

曲波教授(右2)实施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
“患者BMI超过50,常规麻醉诱导极易出现插管困难和面罩通气障碍,风险极高。”麻醉科张兵教授团队为其量身定制方案,由麻醉科丁文刚教授、张瑜副教授在局麻药表面麻醉联合适度镇静下,保留自主呼吸完成清醒气管插管,顺利建立人工气道。麻醉过程平稳,为手术全程保驾护航。曲波教授则在狭窄操作空间内,凭借娴熟的内镜技术,将支架精准送达十二指肠与空肠上段并成功释放。
丁文刚教授(右2)为患者麻醉
术后当日,小赵即恢复饮水,次日开始进食少渣饮食,目前恢复良好,已启动科学减重管理计划。后续,消化内科将联合营养师为其提供饮食及生活方式指导。
临床研究表明,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后3–6个月患者可减重10%–20%。在科学管理下,小赵有望减重16–32公斤。“希望达到理想目标,改善整体健康”,这是他与医护团队的共同心愿。
曲波教授介绍,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经口腔置入胃镜,在十二指肠与空肠上段放置膜状套管,相当于在消化道内架起一座“临时桥”,使部分食物绕开主要吸收区直接进入空肠中段,既减少热量摄入,又增强饱腹感、调节代谢激素,从源头抑制食欲并改善糖尿病等肥胖相关并发症。支架一般于3–6个月后取出,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已成为外科减重手术的并行治疗手段和重要补充。
专家呼吁:减重不是“饿瘦”,科学管理才是正途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体重管理不仅是视觉之美,更是健康指标的综合提升。”专家强调,单纯节食易导致代谢紊乱,科学减重需配合个性化营养及心理支持。此项技术不仅重塑体形,更致力于逆转肥胖相关疾病,帮助患者真正“重获健康人生”。
田为 杨嘉安 哈尔滨日报记者 董彤
编辑 王剑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