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都市夜幕降临,南岗区荣市街道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灯光依然明亮。每周二、四晚上六点半,脱下工装的上班族陆续走进“冰城圆桌派协商议事厅”,围桌而坐,聚焦老旧小区下水道返水等问题的协商接续进行——他们用下班后的时间,拆除了实现社区共治的“时间壁垒”。
日前,这间不寻常的“议事厅”,正以“弹性预约+错时协商”的创新机制,慢慢构建共治共享的荣市治理新生态。

破壁:时间“活”了,“议事厅”灯火长明
对上班族而言,参与社区事务常是心有余而“时”不足。荣市街道以微信公众号为支点,撬动“双轨预约”机制:线上,居民指尖轻点即可提交议题、自选时间;线下,“预约专窗”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敞开,专职联络员随时待命。
时间壁垒真正瓦解的关键,在于对“八小时外”的珍视。“议事厅”每周二、四晚六点半准时亮灯,专候下班居民;每周六上午更设专场,让周末时光成为解决社区难题的黄金窗口。
从邻里纠纷到供热投诉,从旧改矛盾到停车难题,一件件曾令人头疼的“关键小事”,在错时的灯光下找到了出口。年初至今,“议事厅”收效明显,累计化解邻里纠纷53件、解决供暖投诉84件、协调旧改难题6件、拆除违建4处……让“居民事随时议、马上办”从口号化为现实。
聚力:多元登台,唱好协商“一台戏”
街道社区治理非独奏,而需交响。荣市街道深谙此道,依托社区“大党委”,强力统合“网格大支部”与“楼栋党小组”,将驻街机关、学校、医院、企业拧成一股绳,共同效力于社区治理。
议事平台的创新搭建,让多元主体有了施展的舞台:“议事厅”随时召集各方见面,有事当面锣对面鼓;“政务直播”镜头前,政策适用、纠纷化解清晰呈现;人大代表季度“走街路听民声”,直击群众痛点;“金点子”意见栏与“居民顺气室”,则让不同声音被倾听、被接纳……
党的牵头搭台,统筹问题联处,使协商议事厅成立后逐步发展成为居民信得过、靠得住的“主心骨”。
洞察:民情“网”中见,枝叶关情早介入
如何敏锐捕捉社区矛盾的“第一信号”?荣市编织了一张全天候的民情响应网。线下,162名专职网格员怀揣《民情日记》,践行“一日十户百家熟”,在楼道庭院、商企单位中主动“找事儿”。“四员”机制——专业网格员(职能部门)、兼职网格员(居民骨干)、专属网格员(驻街单位)、临街商户信息员——延伸了社区的感知触角。
线上,网格群、党员群、“九小”群、网上留言直通车,构建起灵敏高效的“云上雷达”。正是这张网,让铁岭街老楼加装电梯的分歧、三姓小区旧改中的绿地车位之争、弃管庭院排污不畅的困境、楼道燃气改造的少数阻力等潜在“燃点”,得以在萌芽状态被精准捕捉、及时介入。“议事厅”事前干预,使得同类投诉量显著下降25%。
攻坚:难题不转圈,闭环求解见真章
社区矛盾常如乱麻,利益交织、久拖易炸。荣市街道的策略是:难题在哪里,议事桌就搬到那里;解决需要谁,力量就汇聚到那里。
建设街某单元上演“断水风波”——因下水道频繁返水,一楼住户怒关全单元总水阀。社区闻讯,火速召集物业与旧改施工方现场“会诊”,双方各执一词,僵局时刻,社区引入援助律师与民警,法理情理之下,最终促成双方共担维修之责。
龙江街院内40余个废弃煤柈棚,是历史遗留的“疮疤”。社区组织老支书、志愿者逐户攻坚,历时一月终将安全隐患全部拆除。在旧改燃气管道铺设中,面对高低层住户的不同诉求,社区引入人大代表、“三官一律”等中立力量,创新采用“分层协商”:低层聚焦补偿方案,高层关注施工周期,最终促成7个单元顺利改造。今年“拆窗破网”行动中,网格员与商户建立的日常情谊转化为行动效率,一周内62处隐患设施应声而落。
赋能:资源“活水”来,共治生态自生长
协商议事的生命力在于可持续。荣市街道聚力成为资源“整合大师”,激活协同共治的生态循环。
成立“社区明白人”队伍,汇聚退休老干部、法学院师生、在职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50余位专业人士,精准参与各类议事调解;组建“庭院议事会”,吸引近百家驻街单位献策出力;打造“荣课堂”,推出160余期政策法律科普视频;建设“社区能人库”,已吸纳126名维修、医疗等特长居民服务邻里。省信访局、团省委、铁岭小学、黑龙邦集团等近百家大型驻街单位被纳入社区“资源清单”,不定期参与“庭院议事会”“民生诉求接待”,为社区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专业力量与社会支持。
夜幕下的冰城圆桌派,映照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当协商的灯光穿透时间壁垒,当多元力量在社区圆桌上相遇,荣市街道的探索证明:基层善治的密码,在于对每一个声音的珍视,在于让居民在自家门口的“议事厅”里,真正成为改变社区的力量。
“议事厅”内,一位刚参与解决完楼道照明问题的年轻上班族感慨道:“以前觉得社区事是‘他们’的事,现在明白了,亮堂的楼道,就是我们自己用晚上时间‘争’来的光。”这束光,照亮了回家的路,也照亮了城市治理中,关于群策群力的温度与可能性的广阔未来。
方爽 哈尔滨日报记者 梁可心
编辑 于赛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