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与百变电诈形式日夜赛跑|130期“反诈日报”背后的故事

来源:冰城+客户端 2025-07-28

深夜的反诈中心办公室,灯光依旧明亮。民警白兵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在工作日志上写下:“第130期反诈日报定稿,海报设计完成。”从2025年初至今,这本薄薄的日志已累积到130期,字里行间记录着齐齐哈尔市公安局富拉尔基分局反诈中心与诈骗分子的“日夜赛跑”,更凝结着他们为群众筑牢“防诈防火墙”的执着坚守。

从“被动接警”到“主动预警”:日报里的民生温度

“2025年1月15日,今日接报3起‘投资荐股类诈骗’,受害者均为中老年人,最高被骗15万元。骗子在短视频平台直播间伪装‘荐股大师’诱导转款,此类人群需重点警示……”首期反诈日报的字里行间,凝结着民警对群众财产安全的焦灼关切。

最初,这份日报仅是接警记录的简单汇总。但民警们很快发现,多数受害者被骗前都接触过类似骗局,却因信息滞后屡屡“中招”。“必须让群众掌握最新骗术动态!”富拉尔基分局反诈中心当即决定,将其升级为“骗术解析+预警提示”的综合指南。

2025年2月,辖区出现针对放寒假学生的“虚假刷单”骗局。民警白兵在第68期日报中详细拆解:“骗子先以‘高佣金、低门槛’诱使学生完成小额任务并兑现佣金,待信任建立后,引导下载虚假App投入大额资金,最终拉黑失联。”日报发布后,派出所联合社区、学校开展专项宣讲,一周内成功拦截12起潜在诈骗,为学生挽回损失近30万元。

如今,130期反诈日报已累计分析22类骗术,记录48起典型案例,成为群众“看得懂、用得上”的反诈手册。

从“刻板说教”到“精准传播”:字里行间的巧思匠心

“过去的反诈宣传,总有人说‘太严肃、记不住’。”回忆初期设计困境,白兵笑言。为让内容“入脑入心”,团队开始钻研群众的“习惯用语”。

针对年轻人,他们用“谐音梗”“表情包”制作海报:“‘客服’来电说‘退款’?小心是‘骗款’!”搭配夸张卡通形象,在商圈LED屏和短视频平台投放后,播放量突破10万+;针对老年人,联合区融媒体中心将“冒充子女借钱”“虚假保健品推销”等骗局绘成漫画、做成视频,配上顺口溜:“陌生来电说看病,先给子女打个电;保健品能治百病?都是骗钱的把戏!”

今年6月,反诈中心民警发现有骗子冒充“养老服务中心”推销“养老床位”,立即制作“银发反诈”日报。以社区老人熟悉的公园、菜市场为背景,用真实案例提醒:“凡要求先交‘定金’‘诚意金’的,都是骗局!”海报在20个社区张贴后,成功阻止8位老人转账,72岁的张大爷感慨:“看到海报上的例子,才反应过来差点上当,多亏民警想得细!”

目前,130期“反诈日报”已覆盖辖区67个小区、24所学校、31家企业,1104个微信群,每日三次投放,通过“精准画像+场景化设计”,让反诈宣传从“贴在墙上”真正变成“记在心上”。

数据见证坚守:警民共筑“防护网”

付出终有回报。随着“反诈日报”持续推广,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辖区诈骗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53%,财产损失同比下降36%,紧急止付挽损59万元;群众主动举报疑似诈骗线索数量同比增长2倍,“全民反诈”氛围日益浓厚。

清晨的阳光照进办公室,白兵翻开新的笔记本,写下第131期日报的选题:“今日重点提醒‘AI换脸诈骗’,近期有群众反映接到‘熟人’视频来电借钱……”隔壁桌,他正和同事讨论设计方案:“这次用‘AI生成虚假视频’对比图,让大家一眼识破破绽。”

130期“反诈日报”,是反诈民警的“成绩单”,更是对群众的庄严承诺——只要诈骗不消失,这场“持久战”就会一直打下去。正如白兵在工作日志中所写:“每多一个人看到,就少一个人受骗,这便是我们坚持的意义。”

张冰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骁 图片由齐齐哈尔警方提供

编辑 于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