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的松花江畔,一阵饱满又带点野性的鼓声撞进风里,和江水的波涛融为一体。三十二位衣着鲜亮的女性围成圈,手臂扬起落下,非洲鼓质朴的声音在江面荡开。散步的游人不由得被吸引驻足寻声。这支叫“女子十二鼓乐坊”的队伍,用鼓点敲开了自己的心锁,也成了松花江边一道有旋律的风景。
鼓声穿透绝望
姜艳,53岁,现在是鼓乐坊的主心骨。四年前儿子升学后,却像变了个人似的叛逆,把这位从事教育事业、平时健谈乐观的妈妈,一下子推进了冰窟窿。厚厚的心理学书翻烂了,专家也请教了,可心里的焦虑和灰暗,像藤蔓越缠越紧,喘不过气。直到有一天,一句话像小锤子敲了她一下:“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自己先活成那个样!”

姜艳是行动派。她一头扎进图书馆,备课笔记写得密密麻麻,把老年大学的课堂经营得掌声笑声不断。她在努力活成一道光,哪怕自己心里还刮着风下着雨。
转机发生在2021年防洪纪念塔边。一阵特别的鼓声,咚咚咚地钻进她耳朵。敲鼓的是哈工大退休的王珂老师。两个人一见如故。王珂教姜艳打非洲鼓。真神奇!那带着原始力量的节奏,一下下,好像真能把堵在心口的闷气给震碎、抖落。从此,周末的江边,多了两个忘我敲鼓的身影。她们敲得投入,也引来不少好奇和欣赏的目光。姜艳发现,和她一样在生活里打转、找不着出口的妈妈,原来那么多。“拉姐妹们一把!”这个念头,在她心里发了芽。
因音乐而相聚
姜艳开始“找人”。要求简单又实在:真心喜欢生活,愿意分享快乐;有点阅历,心里头敞亮。就这么着,老师、医生、律师……一群豁达开朗的姐姐们,被鼓声和笑声吸引着,聚拢过来。
2024年7月14日,松花江边,“女子十二鼓乐坊”的旗子飘了起来。起初就12颗心,现在,队伍滚雪球似的到了32人,从“90后”小年轻到“50后”老大姐,音乐把年龄差抹得干干净净。

话剧院退休的董欣敏,成了掌舵的总导演;领姜艳入门的王珂老师,继续教非洲鼓;省政府退休的孙常青,把朗诵指导的活儿揽下来;“95后”音乐老师胡凌异,带来了清雅的古筝;幼儿园园长王博宇,负责编排出活泼的舞步;黑龙江摄影家协会的杨滨,用镜头定格每一个闪光瞬间;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刘心胜,从天上拍下她们在江边的动人画面……
她们怎么来的?几乎都一样:在手机里刷到这群姐姐江边敲鼓的视频,看着她们眼睛里的光、脸上挡不住的笑,还有那份纯粹的快乐和生命力,心一动,就找来了。
鼓点激活了生活
松花江畔,是她们最爱的露天舞台。鼓声歌声,随着江风,飘进城市的耳朵里:去年七一,江边诗会,齐声诵读《黄河颂》,那声音混着松花江的涛声,听得岸边人心里滚烫。八一那天,《打靶归来》的调子伴着夕阳响起,好多老同志跟着哼,眼圈悄悄红了。国庆时,《我和我的祖国》唱起来,里三层外三层围着的人,都成了大合唱的一员。

今年母亲节,她们走进福利院。一首《烛光里的妈妈》,唱得老人们紧紧抓住她们的手,眼泪无声地流。那一刻,音乐就是最暖的拥抱。
冬天姐姐们转战室内,热情一点没减。古筝叮咚、瑜伽伸展、插花弄草、鼓点进阶、健美操律动……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神奇的是,这些老师,也都是被她们那股劲儿吸引来的志愿者。

这支队伍,有种特别的“粘性”。排练谁家方便就去谁家。演出要置办东西大家AA。成员们各自有工作有家,可到了集体活动,总能想办法凑齐。“只要招呼一声,各就各位,麻利得很。“90后”和“50后”在这儿没代沟!”团员国秀英笑着说。铁规矩有一条:不接商业演出。“就图个喜欢,图个健康,干干净净。”姜艳说得很干脆。
一束光照进另一束光
“女子十二鼓乐坊”的“鼓友”们有多铁?看演出就知道。每到江边表演的日子,场地边早早摆满了各色小板凳。还有专门从沈阳、佳木斯、吉林、长春赶来的。演出开始,他们又自动变成“保安”,帮忙维持秩序。常有人默默搬来整箱水、新鲜水果;甚至加拿大游客看了演出,想捐款支持……心意领了,东西和钱姐姐们笑着婉拒。
微信粉丝群热热闹闹300多人。演出预告第一时间飞进群,精彩片段随时分享。逢年过节,她们还给粉丝办专场,线上线下一起乐呵,把这份开心通过直播,送到更远的地方。

这份纯粹的热情,真能照亮人。52岁的左册,现在是队里公认的“开心果”,笑声爽朗,鼓点敲得带劲。可几年前,她被诊断出一种难缠的肺病,加上中度抑郁,整个人像蒙了层灰。“那会儿啥也不想干,话都不想说,我妈天天守着我,怕我……”左册回忆。

直到有一天,她在手机上刷到江边这群敲鼓的姐姐。“她们笑得那么亮,眼睛里像有小星星!”她鼓起勇气去了江边。第一次,远远地看。第二次,跟着节奏轻轻拍手。第三次,姜艳笑着递给她一面鼓……现在的左册,神采飞扬:“是这个家收留了我。姐妹们的乐观劲儿,像强光照进来,把我心里那片阴影给赶跑了。”
让每颗心都亮起来
说起未来,姜艳眼睛亮亮的。她们还要在松花江边这片天然的舞台,用鼓声、歌声播撒快乐。社区、养老院,她们想去更多地方,把这份暖意送给更多人。姜艳心里还揣着个更大的愿望——建一个公益工作室,一个暖暖的小窝,能给更多女性一点心理上的支撑,帮她们找到自己的节奏,点亮属于自己的光。

这群“冰城巾帼”的鼓声不仅温暖了彼此,更将这份热爱与坚韧,融入了哈尔滨跳动的音乐脉搏,让“音乐之城”的灵魂,在江风与鼓韵的交响中,愈发温暖而明亮。
哈尔滨日报记者 孙莹 文/摄/视频拍摄制作
编辑 王剑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