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微风中,延寿县寿山乡的玫瑰园里,5000余株寒地玫瑰争相绽放,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甜香;青川乡的花菇基地,村民们正采摘着饱满的菇朵;延河镇的庭院里,“荷兰小乳瓜”青翠欲滴;中和镇的水塘中,科技特派员指导寒地小龙虾苗入水……延寿县以“五色产业”为引领,探路特色种养模式,展开乡村发展新画卷。

“寒地玫瑰凭借其衍生出的精油、花茶等高附加值产品,让这片‘寒土’孕育出了‘热产业’。”寿山乡党委书记徐白告诉记者,2022年,双志村村“两委”骨干通过外出“取经”引入玫瑰种植技术,从1500株试验性种植起步,3年来扩增至5000余株、9亩规模。“分蘖繁殖技术成熟后,2027年数量将破万株,规模也将达到15亩。”徐白表示,乡党委、政府正推动“观赏+文旅”融合发展建设,计划招引企业打造全产业链,“从种植到深加工,再到乡村游,让‘玫瑰经济’成为富民新支柱和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7月以来,我们采摘的花菇在哈尔滨远大购物中心、哈尔信等大型商超销售情况非常好。”在青川乡新民村的花菇基地,黑龙江国菇生物科技集团负责人范松玲说起收成满脸都是笑意,“基地通过架设层架、铺设遮阴网等技术手段,精准调控棚内温湿度和光照,为花菇生长创造适配环境,使得花菇朵形圆整,果实厚实,品质非常好。”新民村党支部书记韩凤岐告诉记者:“我们用15栋大棚开展花菇种植。每天花菇采摘量超千斤,预计本季总产量可达1.5万斤。”花菇种植带动当地居民就近务工,人均可增收2000元以上。
延河镇把产业“小切口”放在农家院里。“我们集中推广‘荷兰小乳瓜’特色种植,为农户提供更多学习交流机会的同时,推动庭院经济向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延河镇党委书记李德生告诉记者,该镇聘请农业专家从培育到病虫害防控精细化指导,覆盖11个村、102亩土地。“村集体带头种植40.5亩,104户农户参与种植61.5亩,亩均收入预计超6000元。”李德生表示,“庭院虽小,却激活了乡村内生动力”,下一步,全镇计划探索深加工链,提升附加值。

“活力强、抗病性优的苗种是丰收基石。”在延寿县中和镇崇和村寒地小龙虾养殖基地,科技特派员全程护航4.5万尾虾苗入塘;青川乡北安村在市农科院支持下试点“虾稻共作”模式,1万尾寒地小龙虾苗投入10亩稻田……各乡镇农业部门派出专员驻点,提供虾苗选育、水质调控等技术支持。“发展小龙虾产业不能单打独斗,必须标准化、规模化。”中和镇镇长魏正阳表示,未来,该镇将强化技术培训,为乡村注入新活力。
延寿县有关负责人表示,寒地玫瑰、花菇、小龙虾和“荷兰小乳瓜”的多元布局,带动村民就近就业,户均增收数千元,“通过特色种养,不仅破解了农业‘同质化’困局,更让县委、县政府描绘的‘五色产业’从蓝图走向田间”。下一步,全县将以寒地玫瑰、花菇、小龙虾和“荷兰小乳瓜”为样本,努力构建“一村一业”矩阵,以特色种养产业的“百花齐放”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张月娇 兰雪迪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大星(照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于赛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