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哈尔滨咖啡节火爆“出圈”:全国咖啡品牌与城市温度共酿“东北咖啡狂欢”

来源:冰城+客户端 2025-08-02

“闭眼冲,喝嗨了!”连日来,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关于第5届尔滨咖啡节的打卡笔记持续刷屏。8月1日至3日,这场“咖啡界顶流盛宴”在西城红场火热启幕——来自全国70余家网红咖啡品牌集结,行业大咖亲临现场,更有“尔滨主题限定咖啡”与“咖啡界的王嘉尔”等网红咖啡师亲手调制专属咖啡,让来自全国各地而来的咖啡爱好者和本地咖啡迷直呼“过瘾”。

咖啡节壮大“朋友圈”,多元场景激活“咖啡沉浸体验”

8月2日早,记者随密密麻麻的人流,循着浓郁的咖啡香气,来到哈尔滨西城红场第5届咖啡节核心展区。

这里俨然成了咖啡爱好者的“狂欢宇宙”:入口处便是一条“人潮长龙”,摩肩接踵的人群中,既有手捧咖啡杯的年轻人,也有戴着老花镜细细品味的银发族。人群中,对话声此起彼伏:“这杯豆子风味好正,带点坚果尾调!”“手冲的温度控制绝了,酸苦平衡得刚好!”“没想到咖啡加威士忌,居然这么搭……”

为满足不同群体的逛展需求,今年哈尔滨咖啡节现场,以视觉和味觉的多种元素为不同体验主题,特别打造了落日治愈风、次元绮梦风、海滨度假风、露营草地风等四大主题打卡区,多元咖啡场景激活沉浸式体验。

在这片热闹中,最忙碌也最沉静的,是各个展位前的主理人和咖啡师们。他们像是这场狂欢的“幕后魔法师”——磨豆时专注地调整刻度,手腕轻抖让热水以精准的流速穿过咖啡粉层,奶泡在拉花缸里旋转、抬手,化作精致的云朵状意象,稳稳落在咖啡表面。

“每杯咖啡都是‘现做艺术品’,这也是咖啡节的魅力所在。”一位来自上海的咖啡师边调整拉花,边对记者感慨,“太火爆了,这两天忙得脚不沾地,但看到顾客喝到第一口时,眼睛都亮起来的样子,我就觉得值了。”

采访中,不少本地咖啡师透露,为了备战本届咖啡节,团队专门研发了一系列带有哈尔滨特产口味的“哈尔滨限定款”——既要保留咖啡的本味,又要融入城市特色,“必须体现我们本土咖啡品牌的用心和巧思”。

除了品牌阵容,国内咖啡行业大咖的现场助阵更添专业看点——世界咖啡师大赛中国区冠军现场教学拉花技巧,知名烘焙师分享豆子挑选秘诀,还有被网友称为“咖啡界的王嘉尔”的人气咖啡师小武,为顾客量身定制专属风味咖啡。在现场,很多粉丝告诉记者:“他不仅能根据你的口味调出‘独一无二’的饮品,还会边做边讲咖啡豆的故事,体验感拉满!”

本届咖啡节策展方之一、思咖咖啡学院负责人杨超群告诉记者,一个明显变化是,今年哈尔滨咖啡节“朋友圈”进一步扩大——今年参展品牌不仅较往年有所增加,且70余家参展品牌中,外地品牌占比过半。这一变化并非偶然:自首届至今,前4届咖啡节全线拉动东北咖啡消费市场年均增速,而今年外地品牌的主动加码,恰是对哈尔滨咖啡市场潜力的又一次“投票”。在杨超群看来,随着文旅持续升温,哈尔滨的咖啡消费正从“区域特色”向“全国关注”跃升,而本届咖啡节无疑是观察这一趋势的最佳窗口。

他们端来热气腾腾的招牌,盛满城市故事与“创业来时路”

来自广东佛山的36岁咖狮堂主理人区瑞琪,将一杯深琥珀色的“广府陈梦吉”推到顾客面前。这款以柑橘清香为前调、咖啡醇厚为基底的作品,藏着一段岭南往事——“‘吉’在粤语里谐音‘橘’,陈梦吉是清代广东有名的状师,我们想借这杯咖啡,让东北朋友尝到佛山的‘醒狮精神’与‘功夫茶韵’。”区瑞琪介绍,品牌爆款“咏春”“醒狮”系列均以佛山非遗为灵感,将地域文化揉进咖啡的香气里,“咖啡节是座桥,我们要让更多人通过一杯饮品,爱上佛山的故事。”

转角处,唯一来自杭州的咖啡参展商松三岁展位前,始终排起长队。35岁主理人范青松正熟练地用虎跑山泉冲煮“雨上孤山”——这款曾获全国村咖特调大赛银奖的特调,以西湖龙井为茶底,泉水激荡时泛起细密白沫,恰似孤山晨雾。“这是我们今年参加的第199场咖啡节,从香港到澳门,我们一直被称作‘排队王’。”他指着杯中澄澈的茶咖混合液笑道,“杭州人懂,虎跑泉泡龙井是天作之合;外地朋友第一次尝,也能从这抹清冽里喝出‘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味。”范青松特意强调,所有原料均取自浙地风物,“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杭州的气味装进每一杯咖啡。”

企鹅咖啡的摊位前,36岁主理人徐超正与一位年轻人轻声交谈。当对方点单“精品手冲”时,他眼里的光亮了起来——这让他想起8年前那个改变他人生的瞬间。“第一次喝精品咖啡时,我盯着杯里的水果调性惊呼:‘原来咖啡不只有苦!’”他回忆道,那杯手冲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对咖啡的情感认知。当晚,他和女友双双裸辞,“我们想做有温度的咖啡,让每杯饮品都带着咖啡师的心跳”。如今,他不仅拥有自己的咖啡工厂,更将创业时的“心动”融入每一道工序,“刚刚,当我在吧台制作咖啡时,突然有个年轻人和我说,想要一杯精品咖啡。我转过头,我感觉我看到了28岁的自己。能喝到一杯注入情感的精品咖啡,其实是很幸福的。”

从佛山醒狮的铿锵到杭州龙井的清雅,从湖州裸辞青年的热血到每位咖啡师眼里的专注……在哈尔滨咖啡节上,当咖啡香气漫过展台,人们触碰到的不仅是来自不同地方的味蕾震颤,更是一方水土的文化密码,以及一群追梦人的赤诚心意。带着温度的招牌咖啡,让齐聚在这里的人们,展开跨越地域的人文对话,在苦与甜的味蕾平衡间,传递着关于梦想、关于“来时路”的浪漫叙事。

咖啡节里的城市温度——“哈尔滨人总是带着热乎气儿”

当范青松站在松三岁展位前,看着每天9时许便已涌进的人潮,这位曾辗转香港、澳门等198座城市的咖啡节“老江湖”忍不住感叹:“在哈尔滨,咖啡节是‘开场即巅峰’——其他城市要等到中午才热闹起来,这儿一大早就爆满,真的太炸了!”他用幽默的语调,道出了这座东北城市对咖啡惊人热情。

更让他触动的,是哈尔滨人不仅热爱,且“真的懂行”。当他向顾客推荐特调时,常被反问:“平时只喝手冲,能聊聊这杯的萃取参数吗?”就连十七八岁的年轻顾客,也能就咖啡豆的烘焙度、风味层次与他探讨许久。“他们不仅懂咖啡,更愿意分享见解。”他告诉记者,这里的人们来喝咖啡时,会用最热烈的掌声回应你的用心;即使不喝,也会微笑着跟他说一句“辛苦了”。

来自山东青岛的Addict Coffee主理人阿明,则用一句话总结他在今年哈尔滨咖啡节中感受到的城市温度:“哈尔滨人是带着热乎气儿的!”短短两天,他真切透过这个热气腾腾的场域,感受到了一座城市的温度。

这种双向奔赴的温度,让这群来自外地的咖啡师们,记住了哈尔滨的独特。范青松告诉记者,他计划咖啡节结束后一定要逛逛中央大街,尝尝地道的铁锅炖、红肠和锅包肉,还计划去打卡东和昶1917宽街文化复合体,以及老道外的人民咖啡馆,感受本地人的日常。

这份魅力的底层逻辑,藏在“热乎气儿”里:是市民对咖啡的专业与热情,是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与欣赏,更是城市管理者与从业者四年来深耕产业的坚持。这份温度的背后,是哈尔滨咖啡节文化4年的深耕。作为连续五届咖啡节的核心发起方,思啡咖啡学院负责人杨超群谈及最初举办咖啡节的初衷:“四年前我们创办时,哈尔滨虽有自己的咖啡文化,但渗透率不足10%——对比其他城市的咖啡节热潮,我们觉得,哈尔滨值得拥有属于自己的咖啡盛宴。通过咖啡节集结全国各地的咖啡品牌和爱好者,让咖啡文化互相交融,加速传播。”

4年来,从数据增长的“产业图景”,到现场涌动的人潮与专注的咖啡师,哈尔滨咖啡节逐步成长为东北地区的行业标杆,更成为衔接本地咖啡馆与全国供应链的枢纽。线下线上传播闭环,更让这场盛会的影响力突破地域限制,成为咖啡爱好者群体“为一杯咖啡奔赴一座城”的新理由。在杨超群看来,哈尔滨咖啡节不仅成为哈尔滨咖啡文化活力的生动切片,也成为哈尔滨夏季文旅的活力名片,成为城市消费活力、青年文化交融与地域特色融合的缩影。

实习生 佟波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坤/文/摄/视频拍摄制作

编辑 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