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通河 “杨家大车店” 记录东北抗联 “暗战传奇”

来源:冰城+客户端 2025-08-03

通河县凤山镇清茶村村委会办公室是一栋老建筑,山墙上挂着牌子 —— 黑龙江省革命遗址、哈尔滨市革命遗址、北满抗联通凤交通总站遗址地。这处遗址记录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东北抗联 “暗战传奇”。

通河县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高顺福,曾专门对通河当地抗联史料进行过细致研究,他给记者讲述了 “杨家大车店” 的传奇。杨家大车店的建立者杨春,原名杨景芳。“九一八” 事变爆发时,杨春在延寿县长兴乡任职,曾配合马占山部从事抗日活动。

杨家家境殷实,到杨春这一代开始经商,杨家大车店生意红火。其间,杨春接触到进步人士,接受了进步思想。1932 年,杨春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利用杨家大车店当掩护,为抗联筹集资金、收集情报、转运伤员、发展成员,并通过暗中破坏日军军事设施,配合东北抗联作战。

1934 年,杨春接到紧急命令,要求他迅速筹集布匹、鞋、缝纫机、药品等日军严密封锁的物资,支援珠河哈东支队。杨春利用 “商会会长” 的身份,赶往哈尔滨与潜伏内线联系,分批把军需物资运回。收到雪中送炭的军需物资,赵尚志称赞杨春说:“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能弄到这么多东西,真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人,了不起!”

1935 年初春,日伪军进行大规模清乡讨伐,日军大佐小林突然带兵抓捕杨春。此事引起赵尚志、冯仲云及地方党组织高度重视。了解到杨春被捕的基本情况后,随即策划了中和镇全镇 “商民罢市” 营救会长杨春的办法。刑讯中,杨春坚强不屈,尽管腿部被打骨折,但他咬紧牙关,守口如瓶,保守组织机密。审讯无果,日伪军迫于各方压力,只得暂时放人。

后来,杨春受赵尚志委派到通河凤山开辟新的联络工作站,在这里建立了东北坚持最久、覆盖范围最广的地下交通站 —— 通凤交通总站。杨春、杨振瀛父子先后任交通站的第一任、第二任站长。

为开展工作,杨春不仅将二哥杨生发展为抗联战士,还让 13 岁的儿子杨振瀛(小名 “小成子”)担负起传递消息的任务。“小成子” 多次以放马、放羊、赶车、讨饭等身份执行秘密任务,把情报传递给抗联队伍。

高顺福告诉记者,在 “杨春智烧日军弹药库” 这段史料记载中:1942 年 2 月 13 日,日军为围剿抗联队伍,筹备了许多粮食、军火,储存在平岗河弹药库。杨春指挥事先打入伪警署的兰永宽,配合自己儿子杨振瀛,趁看守醉酒,爬上房顶点燃房子,把弹药库付之一炬。因为这件事,“通凤交通站” 得到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总部的表扬。

1944 年,杨春在战斗中牺牲。杨振瀛接任通凤交通总站站长。1945 年 4 月,杨振瀛串联 10 余名警察、看守,持枪发动了通河反满抗日武装起义,史称 “四六” 武装起义,武装劫狱释放在押的 300 余人,烧毁伪县公署、警务局、电报局、日军营房、军械库、被服库等,打死打伤敌人 40 余人,占领县城 10 余小时,武装成立了东北抗联通河游击大队。

2005 年,85 岁的杨振瀛被授予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60 周年纪念章”。

如今,在通河县凤山镇清茶村河西屯北五公里位置,设立了 “杨春烈士墓”,每年清明节,有许多人来此祭奠革命先烈,重温英烈事迹,传承抗联精神。

杨春烈士的孙子杨惠春现年 70 岁,如今是哈尔滨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会长,“爱党爱国、甘于奉献、踏实做事” 的家训,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哈尔滨日报记者 罗彦坤 文/摄

编辑 姜沫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