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新高一,初高衔接九大学科学法指导:从 “背现象” 到 “推规律”,建立高中化学思维

来源:冰城+客户端 2025-08-03

2025 级高一新生,站在高中新起点上,你们将走出自己独特的学习轨迹。为了让同学们能尽快融入到高中的学习生活,本报特邀哈一名师针对九大学科初高衔接的学法进行指导。希望同学们可以在假期中充电满格,迎接美好的高中生活。

指导教师:李红新,哈一中化学教师,教龄 19 年,校骨干教师,连续 10 年担任备课组长,曾担任初中升学考试化学学科命题员,多次获得市教育局记功奖励,市级科研先进个人,哈一中 “四有好教师” 标兵。市首届 “烛光杯” 教学大赛一等奖,哈尔滨首届高中教师基本功大赛化学学科一等奖,省第六届实验说课一等奖,市 “奋进杯” 精品课程一等奖,教学述评省一等奖。

珍惜光阴,如惜金般珍视每一分每一秒;专注学业,像寻觅珍宝一样全力以赴;执着追求,即使衣衫渐宽也终不悔;倾听教诲,把每一句建议都当作宝贵的财富。

一、衔接初中,建立高中化学思维

  1. 明确初高中化学的差异

初中化学:侧重 “现象记忆”(如镁条燃烧发光放热)和简单计算(如化学式书写);

高中化学:转向 “本质理解”(如用 “电子转移” 解释氧化还原反应)和定量分析(如 “物质的量” 的计算体系)。

衔接重点:

复习初中 “元素周期表前 20 号元素”“常见酸碱盐性质”(如 NaOH 与 CO₂的反应);

提前了解 “物质的分类”(如纯净物 / 混合物、电解质 / 非电解质),为高中 “离子反应” 打基础。

  1. 核心思维转变:从 “背现象” 到 “推规律”

案例:初中实验中,将 CO₂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现象: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高中阶段,要明确 CO₂、SO₂均为酸性氧化物,具有相似的性质。

二、分模块学习策略:物质、反应

1.物质性质:用 “分类法” 串联知识点

例如:金属元素(如钠、铁)的学习,按 “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 的脉络整理性质。

2.化学反应:抓住 “三大核心”

(1)氧化还原反应:口诀:“升失氧,降得还”

(2)离子反应:易错点:弱电解质(如 CH₃COOH)、沉淀(如 BaSO₄)不能拆成离子。

(3)物质的量计算:明确核心公式:n=m/M=V/Vm=N/NA 并要会灵活运用。

总之,新高一的学生要衔接初中基础,建立高中化学的思维,要逐步从 “被动记忆” 转向 “主动推导”,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节奏。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巍

编辑 姜沫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