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从哈尔滨工业大学了解到,近日,2025年高考招生录取工作收官,又一批优秀学子与哈工大结缘,学校本科生源质量在连续5年大幅提升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突破。
2025年,哈工大校本部各省物理类录取最低排名平均值,在2024年基础上继续提升170名,录取最低排名平均达650名。威海校区和深圳校区本科生源质量同步提升,威海校区各省物理类录取最低排名平均值较2024年提升240余名,深圳校区各省物理类录取最低排名平均值较2024年提升100余名,均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一起来看优秀学子与哈工大双向奔赴的故事。

选择家国情怀
今年5月底,由哈工大研制的实践二十六号卫星成功发射,让即将高考的陈奕轩又一次因哈工大而热血沸腾。从小对“中国航天第一校”充满向往,来自山东淄博高青县第一中学的陈奕轩,早在初中时就开始关注哈工大,今年夏天,他以683分的成绩录取到“尖班”。
来自贵州遵义第四中学的金泽昊也被录取到“尖班”,在录取通知书“小卫星遨游计划”中,他郑重地填上了“为国奉献”的梦想,“从小一直期待投身国防科技建设,我相信在哈工大充实的学习生活将会逐渐填满报国的理想”。

陈奕轩在学校。
“我的姥爷是军人,家里有种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考上哈工大意味着走上科技报国的征途,这让一家人都很振奋”,来自辽宁大连第二十四中学的杜昕洋,通过哈工大强基计划录取至数学类(智能科学)专业,“基础研究是国家所需,我希望在人工智能的前沿探索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杜昕洋说。

杜昕洋分享高考经验。
志向拔节生长
“我们开学就要选择院士导师,所以假期主要是在了解‘尖班’培养方案,以及各位院士导师的研究方向”已录取到“尖班”的陕西渭南高级中学的张亦奕说,报考哈工大,大师引领是最吸引她的特色之一。“我们可以更早进入实验室、加入课题组,更有目标地去学习和实践,在6~7年完成本博贯通培养,毕业后将更有竞争力”,陈奕轩希望能够在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探索学习,开展创新性研究。
“在哈工大学习,满意!”录取至今年新开设的港大优学班的山西男孩秦浩森,从已在深圳就读的人工智能班学长口中听到这句评价,更加坚定了自己选择哈工大的信心。“我和家人一直在研究学校的培养方案,‘2+1+N’贯通学制很有吸引力,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等热门领域,也是我很感兴趣的方向”秦浩森说。高中时他就读于天津英华实验学校,学校竞赛指导教师就毕业于哈工大,“我也想成为非常厉害的哈工大人,希望进入大学后,充分利用哈工大和港大的优质平台多多尝试探索,发现自己的兴趣”秦浩森高中时就已在多项竞赛中斩获佳绩,希望进入哈工大后能够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实现个人成长。

秦浩森在自己的奖状墙前展示录取通知书。
认同人文关怀
秦浩森说,四通八达的暖廊,空调全覆盖的高质量四人间,风雨操场、地下健身房、冰上运动中心等,健身运动的“硬核设施”……“对学生好”的人文关怀也是许多优秀学子选择哈工大的原因之一。
“学校的宿舍、校园环境、学习环境等硬件条件都很好,还有许多软性的人文关怀,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更舒适、快乐、忘我地学习,我觉得学校真正为学生考虑”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东北男孩杨梓家睿今年也顺利考入“尖班”。

杨梓家睿展示录取通知书。
期待全面发展
湖北男孩余子悦就读于宜昌市第一中学,常在网上观看智能机器人格斗的精彩直播,弹幕里纷纷刷过“哈工大”让他对学校越来越感兴趣。“从学长学姐那里听说学校有能发射微卫星的学生团队,也有能在机器人大赛中拿全国大奖的学生团队,我觉得特别期待,希望自己也能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做出一番事业”今年,余子悦顺利考入哈工大“尖班”,希望以后有机会研制自己的智能机器人,“了解到很多学长学姐将竞赛项目做成了科研项目和本科综合毕业设计题目,我觉得是一件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事情”余子悦说。

余子悦展示录取通知书。
这一届学子常常以“爱玩”来定义自己,折射对自由探索、全面发展的期待,各式各样的学术交流,丰富多样的社团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哈工大开启的下一段旅程将更加值得期待。“高中生活往往比较单调,期待大学可以过得更精彩,跟世界冠军陈金老师学羽毛球,还有各式各样的美育课程我都感兴趣!”张亦奕说。
“期待做一些从未尝试过的事情,比如冰上体育课等等南方体会不到的快乐”一直住在贵州的金泽昊期待在北国冰城收获不一样的体验。“我了解到学校还有观礼卫星发射,去航天院所参观调研等社会实践的机会,我希望能好好利用学校的平台和资源优势实现自我成长”陈奕轩说。

陈奕轩展示录取通知书。
阚思邈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铁军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胡英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