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7日,黑龙江省京剧院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俄罗斯援华友华老战士后代代表团。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这场跨越国界的文化之约,早已超越了普通的艺术交流,成为中俄两国铭记历史、赓续友谊的生动注脚。

走进剧院,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灵动交织。黑龙江省京剧院党委书记张欢代表剧院对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更向曾为援华友华事业奉献力量的俄罗斯人民致以崇高敬意。她的话语中,饱含着对那段战火中结下的深厚情谊的珍视——老战士们的牺牲与奉献,早已镌刻在两国共同的历史丰碑上,成为中俄关系历久弥新的珍贵底色。

代表团的京剧文化之旅,始于省京剧院的二楼展馆。在这里,他们循着讲解,静静聆听京剧的百年脉络。京剧,这一被誉为“国粹”的艺术,起源于清代,融合徽调、汉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以独特的唱腔、精致的妆容和丰富的表演,历经数百年传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为了让代表团更直观感受到这一“国粹”的魅力,生旦净丑四个行当的演员现场演示。只见演员们举手投足间,尽显京剧独特韵味,一招一式都吸引着代表团成员的目光。

更令人兴致盎然的是京剧服装体验环节。当色彩斑斓、绣工精美的戏服披上身,俄罗斯友人们仿佛瞬间穿越时空,化身京剧故事里的经典角色。他们兴奋地摆出造型,纷纷拍照留念,用镜头定格下这份跨越文化的奇妙共鸣。


旅程的高潮,在剧场内上演。经典传统戏《天女散花》的飘逸灵动、《三岔口》的紧张精彩,与京歌《中国戏曲》展现的现代活力,共同构成了一场视听盛宴。演员们将京剧的形与神、韵与味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俄罗斯友人沉浸在东方艺术的奇妙世界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魅力。




走出剧场,余韵悠长。这场交流,是京剧艺术的一次生动展示,更是中俄文化友谊的有力见证。当“国粹”跨越国界,在俄罗斯友人心中种下文化的种子,便已孕育出未来更多交流的可能。这些跨越时空的情谊,在文化搭建的桥梁上,绽放出照亮未来的璀璨光芒。
孔庆贺 实习生 赵瑞瑄 哈尔滨日报记者 于秋莹
图片由刘天、魏志鹏提供
编辑 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