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追寻冰城红色印记”——蒙古山战斗遗址

来源:冰城+客户端 2021-11-17 16:42:23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从1933年最初创立的7名同志,到1936年发展成为一支具有6000余人的抗日武装。它的活动范围遍及北满广大地区。从小兴安岭以东的国境线,到小兴安岭西麓的黑嫩平原,到处都有抗联第三军同日本侵略者英勇斗争的足迹。

1936年5月,东北人民革命第三军赵尚志军长率领第八团和少年连在蒙古山一带活动,并发生著名的蒙古山突围战,该遗址现在是木兰县柳河镇石河林场(今蒙古山风电场6号风车处)。

1936年5月,赵尚志召集连以上干部在蒙古山上临时指挥部召开军事会议,只见侦察员气喘吁吁地跑来说:“敌人把我们包围了!”赵尚志镇定地说:“大家别慌,说说详细情况。”侦察员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回答说:“大约有300多日军和200多伪军,从东、南、北三面摸上来了。”赵尚志听后命令:“情况紧急,一连担任阻击,掩护部队从北面突围!”一连连长叫韩玉书,他有勇有谋,能征善战。他立即调齐队伍,指挥全连战士迅速抢占蒙古山制高点。当一连战士抢占制高点后,发现日军也赶到了山脚下的开阔地。日本指挥官跳下大洋马,“哇啦!哇啦!”大叫着指挥日军展开梯次队形,大举向山上发起进攻。日军一边向山上盲目开枪,一边“呀!呀!”怪叫着往山上爬。见日军摸上山来,抗联战士个个子弹上膛要求射击。韩连长命令战士:“做好隐蔽,沉住气!”敌人见没有动静,胆子大了,拼命往山上冲。敌人越来越近了,50米、30米······“打!”韩连长吼声刚落,机枪、步枪一齐开火,手榴弹一个接一个地在敌群中开花。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难以招架,只好扔下一具具尸体,连滚带爬地退下山去。 败下阵的日军不甘心,他们“哇哇!”乱叫,重新组织兵力,又在山脚下架起迫击炮、六〇炮等向山上狂轰滥炸,只见山腰上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树断石飞,紧接着,第二次进攻又开始了。这回日军胆子变小了,爬几步就趴在地下打一阵子枪,然后再往上爬。当日军越来越接近时,抗联战士在韩连长的指挥下,又是一阵猛打,敌人又是一片片地倒下去。正面进攻没成功,日军则分兵两路从侧面攻击。抗联战士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枪枪见血把敌人打得焦头烂额,就这样连续打退了敌人4次进攻。

在一连战士同日军激战的同时,赵尚志率领大部队向伪军阵地猛冲,战士们一边冲一边喊:“伪军弟兄们,我们是赵尚志的部队,不想死的快让开!”这群伪军是东拼西凑组织起来的,本来就不愿意为日军打仗。一听是赵尚志的部队,便让开一条通路。在赵尚志军长指挥下,大部队毫无伤亡地冲出包围,安全转移出山。 下午4点,一连完成阻击任务撤出阵地。韩连长派一班断后掩护,他带领全连从另一个方向突围出山。韩连长带队刚走,日军又从三面围上来。密集的子弹像雨点似的从抗联战士的头上飞过,鉏景芳班长看到敌我力量悬殊,便带队迂回,边打边撤。这时,乌云密集,大雨瓢泼,追在前面的日军被打倒在地,后面的吓得不敢再追了。鉏班长带领战士甩掉敌人后,踏着泥泞的山路赶上了部队。蒙古山突围战斗的胜利,为蒙古山游击区的抗日战争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6年9月,木兰县人民政府在此地建立纪念碑,大理石砌筑。在该碑东南60米为抗联密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