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搜索

中国·哈尔滨

Harbin · China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耐力 体力 协作……米-26机组南北换季“转场”记实

来源:冰城 + 客户端    2022/05/20

作为通航领域的重点机型,米-26直升机总是吸引着大部分飞行爱好者及专业人员的目光,大家期待看到米-26腾空而起的巨大身影。近日,在江西南昌作业的中国飞龙米-26B-7807机组,虽然已置身于南方迷人的夏日花海中,但此刻他们的心却飘到了千里之外的林海明珠——加格达奇。尽管那儿的夏季要比其他地方晚上一季,可对于机组来说,属于他们的夏天就在那里。

深夜飞行,耐力与体力的较量

为了尽快转场到加格达奇护林,米-26B-7807机组飞行路线一变再变。

按照往年的计划,米-26直升机经停休息的地点都在通辽、朝阳等地,但因为今年各地疫情防控政策不同,如果还按照过去的路线,机组大概率会面临14天集中隔离的要求,从而耽误米-26直升机维护和护林任务的正常执行。经过与运控签派人员一番深入探讨,机组决定在济南经停。

从南昌飞到济南,有多年飞行经验的机长吕骥也是有些压力的。“首先直飞济南,就可能是半夜到,米-26直升机飞夜航虽然是常事儿,但是这么晚,很少飞过。”看着手机上一项又一项的工作,吕骥说完陷入沉思。

准时起飞。平常有说有笑的机组,在这时都如同正在答卷的考生,一个个都专注地做好自己手中的工作,等待米-26直升机顺利落地“交卷”。从阳光刺眼到夕阳温暖,第一次在直升机上转场的特设学员郭建浩感受到了这份奇妙,“老同志们都跟我嘱咐说少喝点水,不然就得老上厕所,可关键是飞机必须得到南阳才能停,就算到了南阳,也许算上飞机加油时间,上厕所时间也没了。我少喝点水。”

当最后一丝光线被暗夜吞没,机组便开始了夜航飞行。夜航飞行,除了对飞行技术要求高以外,更重要的是人自身耐力与体力之间的较量。“保持速度、高度、航向,注意力要再集中一点。”飞行中吕骥不断向秦安祺提示着飞行中的要点,用这次难得的实战引导着飞行员进一步打磨自己的飞行技巧。经过8个多小时的飞行,飞机顺利停落济南。“到了,大家收拾收拾东西,下飞机吧。”尽管话中透露出一丝疲惫的痕迹,但吕骥仍然端坐在驾驶舱中,一边给牵挂着机组的工作人员们报着平安,另一边也和机场、塔台人员做好飞机加油、停放等沟通事宜,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机组中很多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空师温海龙,领航员曲小亮,操作员蔡沛宁、张宪德,机械师刘忠伟,特设师张志华对在深夜里工作的情况已十分习惯,有条不紊地做着航后检查、落地检查、飞机系留,而小将们脸上的兴奋劲依然不减。“飞这么长时间一下子到了,别说我这心里还真是有点突突,天这么老黑,靠着这点光工作我真是头一回。”感受着济南微润的清风、湿润的空气,郭建浩十分享受这次难得的经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烂漫星光也点亮了他们心中的远方。

再远的路,要飞好每一步

与米-26相伴多年,深知米-26作业特性的责任机长吕骥清楚,要想熟练掌握好米-26,保证每一次作业安全,这背后所要做的工作绝不只是纸上谈兵这样简单。

吕骥的朋友圈中,经常转发评论有关飞行和机务安全的相关文章。每当看到好的专业文章,他都会不自觉地点击收藏,随后在每一次的飞行讲评会上拿出来与机组成员共同分析。

“其实完成好每一次的飞行作业,不是只有责任机长做得好,而是所有人共同协作的结果。在机组里的每个人都要做虚心的纳谏人,见到不安全因素和隐患苗头,大家必须互相提醒,防微杜渐。"

随着通航产业逐步规范化,机组承担的安全压力也是日渐增长。人员资质、飞机适航性、作业科目、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等,都已经成为安全工作最基本的内容。“比如米-26南北方换季转场时,我们要考虑更多的安全问题,航路天气、结冰情况、户外能见度差、空中停车等等。除了这些比较大的方面,我们也要清楚认识到,细节决定成败,”吕骥又拿出一沓检查单说:“安全检查项目十分繁琐,要摒弃浮躁心态,更要善于发现小的问题和征兆,及时排除各种安全漏洞,安全无小事。”

在吕骥的带领下,机组逐渐形成了“现场提问”的工作模式。不管是做哪一项检查任务,如果大家有时间,都会组团查看,零部件的功能、设备的使用情况、平常的维护情况……只要有问题都可以提问,并且能够随时得到解答,做到对飞机情况掌握于心。毕竟机组知道,就算是连夜赶路,也要踏实走好每一步。

团结协作,组团“压马路"

如何让这个团队变得有力量?B-7807机组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组团压马路。

听着好像是开玩笑,但确实如此。在外工作的米-26机组,承担着疫情防控与安全飞行的双重责任,所以大家心照不宣地减少了自己的活动半径,基本上以驻地为圆心,开始走圈运动。每天吃过午饭晚饭,大家就会开始运动模式,微信步数排行上基本都是以“万”为单位。在散步时,闲聊的内容上到天文地理,下到娱乐谈资,各种素材都成了讨论的对象。

尽管机组人的年龄层次分布比较平均,但是并没有传说中的代沟。当然,这群60后到90后的人们说得最多的还是家。他们出差的时间都是以年为单位,短则半年,长则一年半。今天我家做了什么好吃的,明天你家又去哪里玩了玩……那些离家在外的人,既想念家中的美食,也想念还在家里等待着自己的亲人,在出差的时间段,机组人相互之间分享着自己家的趣事,缓解紧张神经。(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鸣霄)

编辑: 邹慧颖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招聘信息 服务声明 联系我们 举报
版权所有:哈尔滨新闻网 黑ICP010010-2 举报电话:13351786919 举报邮箱:harbinnews@126.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31201700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0833008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黑字第00307号 公安备案号:2301020201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