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创建信仰坚定之城|哈尔滨以红色信仰擦亮文明底色凝聚奋进力量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2022/08/20

编者按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的综合反映城市发展水平的最高荣誉。自2004年启动创建以来,哈尔滨市已三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今年,是哈尔滨市创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的第二年,也是巩固提升创建成果的关键之年。即日起,本报推出“创城永远在路上”系列报道,全景展示哈尔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文明建设方向,围绕建设“六个龙江”、打造“七大都市”奋斗目标,全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举措和成果。

小学生参观哈尔滨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馆。(本报资料片)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成长生生不息的动力。

心中有信仰,文明有根基,脚下有力量。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哈尔滨市始终秉承为民利民的初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为动力、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的,赓续红色血脉、擦亮文明底色、凝聚奋进力量,持之以恒把创建工作推向深入,努力打造“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之城。

信仰立魂,赓续红色血脉

2021年,“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主题专列在哈尔滨地铁1号线开通运行。红色主题的车厢内部,展示着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党史知识。

穿越风雨沧桑,永葆初心使命。风驰电掣的时代列车一头连接历史、一头通向未来,在薪火相传中串联起哈尔滨的百年奋斗史。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哈尔滨市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开展政治集训、接受政治洗礼、增强政治能力的大课堂,突出特色特点,不断走深走实,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文明城市创建筑基立魂。

在道外区东莱街派出所荣誉室的墙上,“百家熟”“拒腐蚀永不沾”“警民鱼水情”的大字熠熠闪亮。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三件传家宝让东莱街派出所成为“公安战线永不褪色的一面红旗”。

2021年9月24日,在东莱街派出所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不久,第22任所长刘学钢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1岁。

斯人虽逝,精神永驻。如今,东莱的三件传家宝和刘学钢践行的“讲忠诚、爱人民、守清廉、创平安”新时代“东莱精神”,已镌刻进党和共和国的历史,成为哈尔滨市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感人的教材。

党史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党史如清泉,洗涤心灵之尘;党史如号角,激发奋进之力。

榜样升腾力量,理论照进现实。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哈尔滨充分发挥“东莱之子”刘学钢、身残志坚王殿海、“铁牛书记”金东浩,以及全国“两优一先”“道德模范”“最美人民公仆”等新老典型作用,用身边的党史故事和先进模范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

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道里区发布“红色招募令”,集结“红色推广人”,唱响“红色主旋律”;延寿县东安村在“学”中感党恩、在“悟”中谋发展,在“干”中开新局;双城区组建“红领巾宣讲团”,14支小分队开展常态化红色故事宣讲;平房区联盟街道实施“百名党员包百楼”,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米”……在哈尔滨,各类“学习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让红色信念从书本直达心间,让红色血脉融入文明基因。

活化载体,打造红色地标

文明城市,一定是信仰坚定的城市。

“百年大党,生日快乐!” 2021年7月1日,哈尔滨市民和游客走上百年滨洲铁路桥,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送上最美好的生日祝福。

有着120年历史的滨洲铁路桥见证着首条欧亚大陆桥的落成,哈尔滨也因之成为中国最早传播红色思想的城市之一。

2021年,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哈尔滨把这座百年桥梁变为“祝福桥”。在桥体上悬挂406面印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标识的红旗,设置“党史教育长廊”,让游客在游览中重温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七一”前后,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

活化载体传精神,红色资源铸心魂。哈尔滨发挥红色文化凝心聚魂的作用,深挖红色地标育人功能,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文明城市创建。

“哈尔滨是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最早传播的城市、东北地区党组织建立最早的城市、党领导抗日武装最早的城市、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中共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专家说,“哈尔滨红色资源丰富,是一座拥有红色血脉的英雄城市,这是文化创建得天独厚的优势。”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红色历史是最鲜活的教科书。

哈尔滨大力开展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创办了李兆麟纪念馆、哈尔滨党史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新馆等一批文化展馆,修缮了一大批红色旧址,使之成为学生、市民接受红色教育洗礼的重要基地。目前,全市红色展馆和遗址已达99处,在国内同级别城市中位列前茅。

将沉睡的红色资源唤醒,让动人的红色故事传唱。哈尔滨还对“东北商船学校、马家船口、呼海铁路、扶轮学校”等革命旧址进行开发、保护和利用,还原“太阳岛机智擒敌特”“彩虹下的婚礼”等历史情景,再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

一个个“红色地标”,串联起革命历史,传承着红色基因,彰显了文明城市的底色。

尊崇先烈,培育红色传人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3月25日,一场人气满满的“2022·奋进·网上祭英烈”主题直播活动在哈尔滨烈士陵园举行。

这场网络直播也成为移动的“红色课堂”,“飞”进千家万户。统计数字显示,在线观看网友超41万人次,因疫情居家线上学习的哈市中小学生占据其中很大比例。

“松柏长青,精神永传,向伟大的先烈致敬!”“不忘烈士抛忠骨,民族复兴中国梦”……一段段真挚的留言表达出哈尔滨市中小学生对英烈的缅怀之情。

往年清明节期间,哈市中小学校、文明单位都会组织师生和单位干部赴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缅怀先烈英雄事迹,传承先烈遗志,弘扬爱国主义情感。

今年清明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和市教育局联合发起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网上清明祭英烈”活动,通过网祭先烈,感受跨越时光的家国大爱。统计显示,全市中小学生共20多万人次参与活动。

尊崇先烈,厚植红色文化;特色德育,培养红色传人

时时闪耀“小火花”,人人争做“小螺钉”。在哈尔滨市雷锋小学校,通过开展特色德育课程,使学生深刻体会“小火花”“小螺钉”“小水滴”“小红砖”等雷锋精神。

擦亮红色印记,让英雄成为一座城市最耀眼的偶像。哈尔滨厚植红色文化传承,整合以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苏宁等英雄名字命名的43所革命传统学校,组建红色文化教育传承联盟协会,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让“红色接力棒”代代相传,为文明城市筑牢信仰基石。

哈尔滨日报记者 姜雪松

编辑: 曲晨辰

培根铸魂,创建信仰坚定之城|哈尔滨以红色信仰擦亮文明底色凝聚奋进力量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2022/08/20

编者按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的综合反映城市发展水平的最高荣誉。自2004年启动创建以来,哈尔滨市已三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今年,是哈尔滨市创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的第二年,也是巩固提升创建成果的关键之年。即日起,本报推出“创城永远在路上”系列报道,全景展示哈尔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文明建设方向,围绕建设“六个龙江”、打造“七大都市”奋斗目标,全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举措和成果。

小学生参观哈尔滨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馆。(本报资料片)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成长生生不息的动力。

心中有信仰,文明有根基,脚下有力量。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哈尔滨市始终秉承为民利民的初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为动力、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的,赓续红色血脉、擦亮文明底色、凝聚奋进力量,持之以恒把创建工作推向深入,努力打造“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之城。

信仰立魂,赓续红色血脉

2021年,“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主题专列在哈尔滨地铁1号线开通运行。红色主题的车厢内部,展示着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党史知识。

穿越风雨沧桑,永葆初心使命。风驰电掣的时代列车一头连接历史、一头通向未来,在薪火相传中串联起哈尔滨的百年奋斗史。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哈尔滨市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开展政治集训、接受政治洗礼、增强政治能力的大课堂,突出特色特点,不断走深走实,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文明城市创建筑基立魂。

在道外区东莱街派出所荣誉室的墙上,“百家熟”“拒腐蚀永不沾”“警民鱼水情”的大字熠熠闪亮。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三件传家宝让东莱街派出所成为“公安战线永不褪色的一面红旗”。

2021年9月24日,在东莱街派出所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不久,第22任所长刘学钢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1岁。

斯人虽逝,精神永驻。如今,东莱的三件传家宝和刘学钢践行的“讲忠诚、爱人民、守清廉、创平安”新时代“东莱精神”,已镌刻进党和共和国的历史,成为哈尔滨市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感人的教材。

党史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党史如清泉,洗涤心灵之尘;党史如号角,激发奋进之力。

榜样升腾力量,理论照进现实。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哈尔滨充分发挥“东莱之子”刘学钢、身残志坚王殿海、“铁牛书记”金东浩,以及全国“两优一先”“道德模范”“最美人民公仆”等新老典型作用,用身边的党史故事和先进模范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

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道里区发布“红色招募令”,集结“红色推广人”,唱响“红色主旋律”;延寿县东安村在“学”中感党恩、在“悟”中谋发展,在“干”中开新局;双城区组建“红领巾宣讲团”,14支小分队开展常态化红色故事宣讲;平房区联盟街道实施“百名党员包百楼”,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米”……在哈尔滨,各类“学习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让红色信念从书本直达心间,让红色血脉融入文明基因。

活化载体,打造红色地标

文明城市,一定是信仰坚定的城市。

“百年大党,生日快乐!” 2021年7月1日,哈尔滨市民和游客走上百年滨洲铁路桥,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送上最美好的生日祝福。

有着120年历史的滨洲铁路桥见证着首条欧亚大陆桥的落成,哈尔滨也因之成为中国最早传播红色思想的城市之一。

2021年,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哈尔滨把这座百年桥梁变为“祝福桥”。在桥体上悬挂406面印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标识的红旗,设置“党史教育长廊”,让游客在游览中重温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七一”前后,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

活化载体传精神,红色资源铸心魂。哈尔滨发挥红色文化凝心聚魂的作用,深挖红色地标育人功能,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文明城市创建。

“哈尔滨是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最早传播的城市、东北地区党组织建立最早的城市、党领导抗日武装最早的城市、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中共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专家说,“哈尔滨红色资源丰富,是一座拥有红色血脉的英雄城市,这是文化创建得天独厚的优势。”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红色历史是最鲜活的教科书。

哈尔滨大力开展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创办了李兆麟纪念馆、哈尔滨党史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新馆等一批文化展馆,修缮了一大批红色旧址,使之成为学生、市民接受红色教育洗礼的重要基地。目前,全市红色展馆和遗址已达99处,在国内同级别城市中位列前茅。

将沉睡的红色资源唤醒,让动人的红色故事传唱。哈尔滨还对“东北商船学校、马家船口、呼海铁路、扶轮学校”等革命旧址进行开发、保护和利用,还原“太阳岛机智擒敌特”“彩虹下的婚礼”等历史情景,再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

一个个“红色地标”,串联起革命历史,传承着红色基因,彰显了文明城市的底色。

尊崇先烈,培育红色传人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3月25日,一场人气满满的“2022·奋进·网上祭英烈”主题直播活动在哈尔滨烈士陵园举行。

这场网络直播也成为移动的“红色课堂”,“飞”进千家万户。统计数字显示,在线观看网友超41万人次,因疫情居家线上学习的哈市中小学生占据其中很大比例。

“松柏长青,精神永传,向伟大的先烈致敬!”“不忘烈士抛忠骨,民族复兴中国梦”……一段段真挚的留言表达出哈尔滨市中小学生对英烈的缅怀之情。

往年清明节期间,哈市中小学校、文明单位都会组织师生和单位干部赴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缅怀先烈英雄事迹,传承先烈遗志,弘扬爱国主义情感。

今年清明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和市教育局联合发起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网上清明祭英烈”活动,通过网祭先烈,感受跨越时光的家国大爱。统计显示,全市中小学生共20多万人次参与活动。

尊崇先烈,厚植红色文化;特色德育,培养红色传人

时时闪耀“小火花”,人人争做“小螺钉”。在哈尔滨市雷锋小学校,通过开展特色德育课程,使学生深刻体会“小火花”“小螺钉”“小水滴”“小红砖”等雷锋精神。

擦亮红色印记,让英雄成为一座城市最耀眼的偶像。哈尔滨厚植红色文化传承,整合以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苏宁等英雄名字命名的43所革命传统学校,组建红色文化教育传承联盟协会,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让“红色接力棒”代代相传,为文明城市筑牢信仰基石。

哈尔滨日报记者 姜雪松

编辑: 曲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