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能力作风建设年】市公安局推进“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 不断提升基层警务工作质效

来源:冰城 + 客户端 2022-09-05

全市“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市公安局立足于新时代冰城公安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将全面加强新时代派出所工作,夯实公安工作根基列为市局重点攻坚项目,强力推动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将其作为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融入社会基层治理,打牢服务保障“六个龙江”“七大都市”建设的重要抓手,整体谋划、有序实施、压茬推进、跟踪问效,以“五聚焦、五坚持”持续推进警务体制改革集约化、专业化、全面化,效果显著。改革以来,全市派出所共接处警13.21万起,同比下降2.1%;立刑事案件4752起,同比下降38.59%,破获刑事案件2500起,同比上升51.6%,排查矛盾纠纷9466件,化解率达到97%,社会治安呈现出“两降一升”的良好态势。

一、聚焦问题导向,坚持改革突围,凝聚共识顺势而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作为省、市振兴发展大局的重要保障,强化社会治理的有力手段,深化平安建设的务实举措。一是找准短板,知难而进。通过市局党委多层面、高频次的调研发现,机关机构臃肿、职能交叉、权责不明、人浮于事问题突出,基层资源配置失衡、管理机制缺失、阵地管控失守、基础工作撂荒问题严重,已经成为阻碍公安工作发展最紧迫的现实问题,到了不得不改、不能不改的程度。二是目标导向,因情而定。成立市区两级“强所办”,制定下发配套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基层派出所“维护辖区稳定、守护一方平安、服务人民群众、推进社区治理”的职能定位,建立警种对口支援机制,从组织、科技、人员、业务等方面捆绑作战,解决警务改革的后顾之忧。三是统一思想,谋定而动。先后召开11次党委会、局长办公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强力推动警务模式改革走深走实。以多维度培训,全面提升派出所民警综合实战技能;以完善的考核评价,激励派出所担当作为;以循环督导,实时评估整改,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落靠。

二、聚焦强基导向,坚持固本培元,锚定目标笃行实干。树立强基固本战略导向,坚持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着力为基层松绑减负、纾困解压。一是强力推动警力下沉。直面难点痛点,敢于动真碰硬,主动破解基层警力不足难题,采取主动报名为主,职级倾斜为辅,推荐优秀配合,划定条件兜底等措施,仅用一个月时间,市、区县两级机关1015名民警、1256名辅警,共2271名警力全部下沉到派出所,全市派出所民警达到4911人、辅警2906人,占分县局总警力50.15%。同时,出台《警力调配工作实施办法》,“敞开入口、扎紧出口”,杜绝警力回流。二是强力推动重心下移。科学论证、扎实推进派出所合并、撤销、变更工作,城区派出所由105个整合为94个,城镇派出所由55个整合为46个,有效解决警力分散问题;树立奖励在基层、重用在基层、提拔在基层的导向,引导民警在基层干事创业、建功立业。先后进行了9批次派出所班子调整提拔,涉及116个派出所、235人次,其中所长40人、教导员52人、副所长143人。三是强力推动保障下倾。加强派出所保障投入,不让派出所为生计犯难。按人均2万元/人/年最低经费保障标准,全额保障派出所经费;警车82辆、单警装备5432套、配备电脑2288台,派出所装备得到全面补充和及时更新;累计投入派出所建设资金1.3亿元,新建派出所6个,改建派出所95个,扩建派出所24个,千米派出所达到46个,高标准建设139个综合指挥室,因地制宜建成1149个社区警务室。

三、聚焦明责导向,坚持实战引领,优化升级勤务模式。按照“做专、做强、做精”的思路,健全“一室牵动两队、两队支撑一室、两队互为协同”的基层警务体系。一是做专社区警务队,夯实基层“治理根基”。300名派出所所长、教导员兼任街工委(乡镇)副书记或委员,1317名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或副主任,有效融入社区、统筹各方资源,将社区警务贯穿到社区工作全过程;为每名社区民警划定社区“责任田”,在社区开展人口管理、信息收集、基础摸排、矛盾调处、隐患排查等基础工作,真正把社区警务室建成“联系群众的平台、服务百姓的窗口、维护稳定的前沿”,使基层治理和警务前移完美融合。二是做强案件办理队,锻造执法“办案尖刀”。专司辖区内的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案件研判、图侦循线、人员抓捕和案件侦办,通过快指令、快处警、快共享、快合成、快比对、快挽损,与刑侦、经侦、食药环侦等专业警种捆绑作战、协同配合、高效联动,用扎实的基础工作,更快破大案、更多破小案、更好控发案,及时回应群众平安需求。三是做精综合指挥室,打造警务“最强大脑”。以“1+1+3+3”模式配齐综合指挥室警力,教导员分管,值班所领导担任当日指挥长,最低配备民警辅警各3人,聚焦指挥调度、情报支撑、视频巡查、执法监督、窗口服务、综合管理、警务保障等职能。让所有资源向综合指挥室汇聚,所有的信息经综合指挥室流转,所有的指令由综合指挥室下达,使基层派出所的合成作战能力和警务资源使用效率大幅提升。

四、聚焦增效导向,坚持机制保障,全力提升警务效能。深研细究制定改革指导意见,同步制定5个规范以及20个配套工作机制,确保集中统一、运行高效、融合互通。一是扎根社区,融入群众。保证一个社区设一个警务室,实行每周“5×8+4”和“钉钉”打卡工作机制,确保社区民警80%的工作时间在社区,真正实现变“下社区”为“在社区”;建立“14+N”群网工作机制,分层次、分行业、分类别建立工作群,有效整合3.5万名“冰城红警”群防群治力量,全面开展基础建设、服务群众、就近处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定期开展以扫黄赌、反电诈、清集资、除隐患为重点的“扫楼行动”。二是厘清边界,精准破案。优化案件办理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日常研判、定期研判和专题研判制度,综合分析辖区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发案规律特点,组建不少于2名民警的多个案件侦办组,重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改革以来,全市派出所刑事类警情和刑事发案下降,综合破案率上升,初步实现了“两降一升”工作目标。三是联勤联动,形成合力。派出所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两队一室”抽调民警混合编组,每个班次安排2名以上警力组成巡逻车组,有警处警、无警巡逻。按照市局、分局、派出所三个层面,划分巡控网格,科学设置各自派出所的巡逻区、相邻派出所协作区、分局点位支援区、市局特警支撑区,将巡逻网格与社区网格有效衔接,做到“一点有事、多点支援、整体联动、高效处置”。四是科学施策,减负增效。有效分流非警务类报警求助,切实给派出所“减压”;专业警种受理的案件不得移交派出所,严禁各部门警种把自身工作转嫁派出所,给派出所“减责”;涉及重大勤务活动应优先抽调机关警力,最大限度减少派出所勤务用警频次,全力为派出所“减负”,让派出所立足辖区“精耕细作”,回归主责主业。

五、聚焦赋能导向,坚持科技支撑,引领提升核心战力。加强派出所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以“情指勤舆+N”一体化运行机制为“中枢”,融合“市局警令部”“分局指挥所”“派出所指挥室”三级智慧大脑,为社区警务提供强有力支撑。一是指挥智慧化。按照“应接尽接”的原则,整合辖区视频资源最大限度接入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真正实现“一体接报”“一网融合”“一键指令”的扁平化指挥,全面实现数据传输精准、指挥协调高效、实战支撑有力的警务工作格局。目前综合指挥室已全部实现公安网、视频专网、互联网“三网接入”,为民警配发了移动警务终端4474部,4G/5G执法记录仪1620部,提高可视化指挥和民警现场处置能力,做到“一机在手、工作全有”。二是手段智慧化。进一步打破警种技术壁垒,按需下放公安部“云搜索”、“主战工具集”、省厅“龙警云”、安防云视频综合应用平台权限,进一步拓展基层派出所数据查询权、使用权,增强民警数据分析、情报研判能力,实现数据全网运行、全警使用,助力治安防控、打击破案、维稳创安质效提升。三是感知智慧化。全面推进智能感知设备、智能办案场所、智能警务终端、智能服务平台建设应用,不断提升打防管控、服务群众和内部管理智能化水平。多措并举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加快智慧门禁、车辆识别、人脸识别等系统应用,做到信息自动采集、数据采用分离、管理智能高效、防范严密精准,提升社区警务智能化水平和预测、预警、预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