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前行者说】致富梦想,在荒山上开花结果通河大榛子产业带头人带领乡亲们解码“金山银山”

来源:冰城 + 客户端 2022-10-08

郑民夫妇种植的大榛子喜获丰收。

金秋十月,榛果飘香。郑民坐在即将建成投用的大榛子加工厂前,一边跟乡亲们一起剥榛子,一边分享着丰收的喜悦。10多年来,从漫山遍野“插筷子”的“郑傻子”,到专门“教致富”的“郑老师”,一路走来,郑民和乡亲们一起在昔日的荒山上种下了“绿色银行”,如今收获了满山“金疙瘩”。乡亲们的日子从真穷变成“榛”富,蹚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之路。

从“郑傻子”到“郑老师”,致富“榛”经深入人心

通河县康源大果榛子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通河县最早规模化种植大榛子的农民合作组织。十几年前,村民们并不看好大榛子的发展前景,230亩的荒山上,只有郑民带着妻子一株一株地栽苗,一担一担地挑水。第二年,小树剪完枝,就剩下一尺多长的“木棍”。有人嘲笑:这两口子一年啥也没干,就满山插筷子了。还有人在背地里叫他“郑傻子”。

一转眼,三五年过去了,榛树开枝散叶长出了树冠不说,丰收的榛果压弯了枝头。市场给出了答案:一枚榛子的收益抵得上两穗玉米。此时,说风凉话的人一个也没有了,越来越多的乡亲上门来请教致富经。郑民也没藏着掖着,敞开门来教技术,并带领大家成立了合作社。几年的时间,加入合作社的村民达200多户,大榛子种植面积扩大到3.6万亩。随着榛果产量的增加,郑民和妻子在线上打开了销路,开启直播带货,将炒货大榛子卖到了江浙地区,乡亲们的种植收益连年递增,种榛子能致富的产业观念深入人心。

2020年,郑民被通河县授予“农村产业致富带头人”称号,并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如今的郑民,每年都要被很多地方争抢着请去讲课,他摸索出来的“榛”经也传播开来,周边市县相继建起了大榛子产业基地。在郑民的带领下,合作社的骨干们都成了技术能手,每年的剪枝季靠外出务工卖技术,都能有上万元的收入。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大榛子成县域支柱产业

近年来,通河县着力打造县域经济品牌——通河大榛子,树立以“生态、安全、绿色”为内涵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通河大榛子成为与通河生态稻齐名的县域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已有大榛子种植基地20个,专业种植合作社28家,种植户多达6800户,大榛子种植面积占全国榛子人工种植面积的六分之一。随着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大榛子产业的优势日益显现。

大榛子产业不仅收获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更加显著。尤其是在浅山区地带,凡是种了榛林的山坡,都是小雨不见水,大雨清水流。10多年前,郑民在山上刨坑植树,每一锄头下去,溅起的黄沙直打脸。如今,种满榛子树的“荒山”上腐殖层明显增厚了,到处都是榛果的清香。在通河县“出门满眼绿,村中花果香”已成为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美丽乡村幸福宜居指数节节攀升,这一切与大榛子产业蓬勃发展密不可分。

对接“农头工尾”,通河大榛子展望广阔“钱”景

庆秋田食品加工厂就建在通河县富林镇三宝村村民广场旁,郑民是这个厂的总经理,负责大榛子的种植和加工。投资200多万元的生产线替代了传统炒炉,将通河大榛子的“食味值”塑造得更加完善,统一商标、真空包装的休闲食品直供全国很多大超市。

郑民说,随着通河大榛子对接“农头工尾”,农户们将迎来更大的种植收益,产业也打开广阔的“钱”景。苗木、技术、干果、深加工……产业的每一个环节都蕴藏着巨大商机,乡亲们也逐渐摸清了这里面的门道儿。

按照通河县的规划,未来四五年,通河大榛子将全面迎来盛果期,榛果产量将翻番。对于这样的产业发展前景,郑民早有准备。他说:“加工厂的产能完全能满足全县榛果加工需求,即便是周边市县的榛果都汇聚到通河县也不成问题。通河大榛子产业已经打造成了闪亮的‘金名片’,接下来,就是要让更多荒山开花结果,带领更多人踏上产业路,大家共同迎接富裕美好的新生活。”

哈尔滨日报记者 罗彦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