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村民,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本就是应该的,没想到还能兑换日用品,今后我还得再加把力,多做好事、多参加志愿活动。”10月21日,在延寿县玉河镇长安村“爱心超市”,拿着兑换的洗衣液、百洁布和香皂等生活用品,村民马清才格外骄傲。
为深化文明创建工作,培育文明乡风,长安村立足实际,通过“积分制”调动居民积极性,引导广大群众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践行者,持续树立乡风文明新风尚。
走进长安村“爱心超市”,简单而又温馨的小屋里摆满琳琅满目的商品,日常生产生活用品多达50余种。与普通超市不同,这里的商品没标注价格,而是标有“1分、2分、10分、13分、20分、45分……”字样。在这间“爱心超市”里,商品不能用钱买,只能通过积分来兑换。
“为提升乡风文明,长安村将‘积分制’引入乡村治理环节。村‘两委’联合驻村工作队共同制定了《长安村爱心超市管理制度》和《长安村积分银行积分形成细则》。”哈尔滨技师学院驻长安村“第一书记”李永久介绍。
“爱心超市”采用“村民参与活动得积分、积分兑换超市商品”的运营模式。村民参与社会治安、公益美德、乡村建设、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各个方面活动,都可以获取相应积分。凭积分,村民可在“爱心超市”兑换相应的商品。
“小积分涵盖了乡村振兴的多项内容,将乡村重要事务量化为积分指标,激发乡亲们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让正能量看得见、摸得着。”李永久说。
“爱心超市”首批兑换的商品物资由帮扶单位和社会爱心企业捐赠。目前,该村已收到哈尔滨技师学院及5家爱心企业12000元的物资捐赠。
“小小超市点燃了乡亲们的热情,大伙儿主动参与村里的公益活动,身边的好人好事越来越多了。”村民那海兰一边在超市里寻找着自己心仪的物品一边感叹。
“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改习惯、以习惯树新风。”长安村党支部书记徐飞旭表示,下一步,长安村将继续通过村里的道德讲堂和“大喇叭”积极宣传成立“爱心超市”的意义,全面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公共服务和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的积极性。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护、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尽责出力,共建美好家园、共享振兴成果。
钱玺勇 哈尔滨日报记者 郝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