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中国核学会核反应堆热工流体力学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哈尔滨举行,788位来自全国的核领域专家学者代表线上、线下交流核科技自主创新成果。
本次会议由中国核学会核反应堆热工流体力学分会、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与国家能源压水反应堆技术研发(实验)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同主办。会议同时还举办了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2022年学术年会、国家能源压水反应堆技术研发(实验)中心学术交流会。
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韩端锋在致辞中指出,学校的核专业是“三海一核”特色办学理念的坚强一柱,多年来培养了一批批高水平核学科工程师,近万名核专业学子投入国家核技术、核动力、核工业发展大潮中,为我国国防建设、经济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中国核学会、中核集团科技质量与信息化为本次会议发来贺信,在当前国内产业升级关键时期,希望本次大会凝聚全国力量,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打通全行业产学研用创新链条,更快更好推动核工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为助推我国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秦裕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总工程师赵守智、中国核学会核反应堆热工流体力学分会理事长黄彦平、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田文喜、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谭思超,围绕“碳中和与核能发展”、“国外空间核动力技术发展情况及趋势”、“超临界二氧化碳核能动力系统研发进展”、“核动力蒸汽发生器三维热工水力分析程序STAF发展和应用”、“新工质冷却剂特性分析及研究方法思考”5个主题作大会报告。
本次会议组织了NUMAP统一建模软件发布会,3个主题论坛和6个专题研讨会、10个专题交流分会场,会议共接收论文510余篇,参会单位数量达到75家,创历史新高。
据悉,中国核学会核反应堆热工流体力学分会学术年会是我国核能与热工流体力学界每年一次的学术交流盛会,向国内专家、学者和产业人员展示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设备及行业动态,现已成为推动我国核动力事业自主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和重要平台。
朱虹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