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肆虐的洪水摧毁了他们的家园和良田。洪水逐渐消退,人们从伤痛中迅速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
抢险,就是与时间赛跑。第一时间抢修被冲毁电路、填堵决口堤坝、发放救灾物资、返回家园亲手重建……随着逐渐消退的洪水,五常市各级政府和受灾群众都积极行动起来,尽最大的努力减小灾害带来的损失。
河堤上水还没全退,电力人员涉险维修电路
10日下午,午后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这是洪水经过五常市营城子满族乡南土村的第7天,也是这个村被洪水切断电路后的第7天。每天,五常营城子乡党委副书记李维民都开着他的越野车在大坝上察看。“早上我看大部分坝上的水大部分退了,马上给电力部门打电话,请求恢复电路。”李维民说,在被冲毁的拉林河河堤处,一个电线杆被洪水卷走,导致全村电力中断。
在现场,记者看到,被冲毁的河堤长达130多米,湍急的洪水从决口处急速而下。据现场电力维修人员介绍被洪水卷走的电线杆正处于决口正中间。电力维修人员计划使用小船靠近电力毁损处,然后将管线连接修复。
“如果一切顺利,预计明天(11号)就能把村里的电恢复上。”李维民说。
堵住决口的大坝,打通受灾群众回家的路
开车走在坑坑洼洼的拉林河河堤大坝上,随处可见被洪水肆虐的痕迹:低洼一点的路面上还在有水流不断淌过;有的河堤一侧已经被洪水冲掉,只剩单向行驶的车道宽度;还有的地方已经完全被洪水冲断。
在营城子乡南土村靠近拉林河的大坝上,一台挖掘机正在工作中,驾驶员用运来的石料把冲毁的路面填平。“乡里一共租了三台挖掘机,每天不间断地作业,就是想尽快把路修通,让老百姓尽快返回家园。” 李维民说,目前全乡大约有四五处被洪水冲毁的路面,对于过水面积比较小的路面,我们会尽快修复,但是对于过水面积比较大的决口,需要再等几天,等洪水基本撤了,才能抓紧修复。
10日10时许,在五常市杜家镇吕家屯的大坝上,一辆挖掘机正在大坝决口处进行封堵作业。“这是我们修复的第三个决口的堤坝。”五常市水务局总工程师徐仁福说,我们一共出动200余人次,车辆20台(套),作业涉及十五六个乡镇。为减轻下游村镇内涝灾害,我们又调集了30台(套)排水设备,进行及时排水。目前,全市满足封堵条件的共有15处,正在紧张抢修中。等水再退一退,满足封堵条件后,我们会对决口处马上进行抢修封堵。
除此之外,五常市水利部门还派出人员对河堤不断进行巡堤、巡查、巡险,力争在第一时间控制住险情。
回家看看,哪怕一只小狗也是一条生命
在南土村坝下地区,由于地势比较低,大片良田被洪水冲毁。“眼瞅着再过一个多月,庄稼就成熟了,现在全淹了。”李维民指着两侧的稻田说,南土村正好处于拉林河下流,正是洪水最凶猛的地方,现在许多稻子还泡在水里。
急切返乡的村民
洪水撤退后,村口的卡点撤了。就有村民询问李维民,什么时候能回家看看。“我知道,大家都惦记家里咋样了,尤其是家里养的那些活物。”李维民说,从2号把村民一遍遍劝走后,我又开车回去溜了一遍,我看见有两户人家的狗还被主人拴在柱子上,就下车把狗绳解开,让狗有机会跑到地势比较高的地方。”记者在村里时,正遇到一位回来晾晒衣物的村民感谢李维民救了他家的狗。
受灾群众在晾晒被淹物品
“我们村的村民都是就近安置的,因为他们惦记洪水退了后家里啥样了。”李维民说,受淹大部分房屋内的家电、被褥、衣物都被泡了,许多村民趁今天天好,把东西拿出来晾晾,再过几天,房子也晾干了,就可以回家居住了。
记者在南土村看到,除了个别泥土房已经被洪水冲毁无法居住,大部分砖瓦房仍然可以使用。房屋最高过水有的已经达到房梁高度,屋内地下都是洪水退去后的淤泥。有一些村民在自家院子晾晒衣物、床褥、鞋袜等物品,还有的村民在清理自家院落。
物资保障,缺什么就送什么
10日上午,背荫河镇的两位负责人来到五常市救灾物资库领取500套棉被等救灾物资。“目前来看,床和被褥是各乡镇最需要的物资。” 五常市救灾物资库主任张春涛说,因为大部分受灾群众从家里出来的时候啥也没拿,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凉,必须保证他们晚上睡觉不受冻。从8月2号开始,每天到物资储备库领取救灾物资的村镇负责人就络绎不绝,这几天每天几乎都有七八个乡镇的干部来取物资。截至目前,五常市救灾物资库已经累计下拨各类救灾物资三四千件(套)以上。
五常市背荫河镇来救灾物资库领取救灾物资
五常市应急管理局综合股股长姜英楠介绍说,五常市物资储备救灾库库房面积500多平米,库内主要存放棉被、帐篷、折叠床、家庭应急包、应急灯等近20种物品,这些物资可以保障五百人以上应急使用。此外,五常市防汛物资库存放编织袋、土工膜、土工布、救生衣、雨靴等物资。目前看两个库库存能够满足此次洪水的物资保障,并且省市各级部门会不断向我们拨发物资进行补充,用来应对五常24个乡镇的需求。
五常市救灾物资库内的各类应急物资
“从每年五六月份汛期开始的时候,我们就陆续把各类救灾物资发放到各个乡镇。” 姜英楠说,我们之所以采取物资前置的形式,是因为抢险救灾抢就抢在时间上,如果一旦出现汛情,他们能够第一时间把物资发放到群众手中,保证能够快速应对洪水等自然灾害。并且,我们会随时与各个受灾乡镇及时沟通,当他们储备不足时,我们会马上调拨。
“根据距离远近,这些物资最快只需半个小时,最慢2个半小时就能送达受灾群众所在村屯及集中安置点。”张春涛说。
哈尔滨日报记者 万佳/文 韩伟/摄/拍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