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的底色。木兰,作为革命老区,其辖区境内的建国乡广信村鸡冠山抗联游击根据地是北满最大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为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东北抗联遗址面积最大、功能最全、军事设施最完备、历史遗迹最多、出土物最多、现存最完好、没有人为破坏的全国罕见的战迹地。2020年底,广信村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目前已逐步将鸡冠山抗联游击根据地遗址打造成为中国军史和抗联史研究基地、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
近年来,广信村紧抓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契机,以红色资源为底,将党建引领、红色传承、乡村振兴三者紧密结合,实现了党组织堡垒更加坚固、红色内涵更加丰富、民富村兴更加宜居的巨大变化。
一、创新工作方法,筑牢红色堡垒
(一)开启“1544”新模式
广信村按照建国乡党委制定的“1544”新工作模式,逐步筑强红色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永葆党的先进性。即“突出一条主线”(讲政治这条生命线),号召党员同志聚焦“五项内容”(强政治,带头抓落实;强思想,带头学理论,强组织,带头严纪律;强服务,带头勇担当;强队伍,带头当标兵),做到“四个结合”(党建工作、制度建设、作风建设、中心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实现“四个到位”(思想认识、部署、压实责任、督导责任到位)。
(二)实施“三红”工作法,激发红色活力
一是红色机制身先行。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将红色文化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中。组织党员重走抗联路、参观马旭文博中心,通过老党员讲亲身经历、年轻党员谈思想感悟的方式,不断增强党性修养,传承红色基因。
二是红色堡垒固基层。按照全县红色网格治理一张图,以网格为单位优化组织设置,形成“村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下一步吸纳两新党组织、企业党组织,形成红色片区组团发展的党组织体系。
三是红色头雁带活力。推行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通过“双培双带”,建立三门徐党员“带富责任区”1个,建立红色主题餐厅和永富屯黄牛养殖2个“党群共富示范基地”。扶持“带富先锋”党员,带动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吸纳群众创业致富,目前已带动170余户群众参与致富项目。
二、深挖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内涵
深挖红色资源,找准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定位,打造“三地一营一体系”。对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的抗联遗迹、遗址进行保护、复建,建设红色主题展厅、抗联红色宣传广场、抗联路红色长廊、县委党校抗联分校(密营党校)等,打造一体化的革命传统教育体验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训练营,开展“喝一口抗联水、吃一顿抗联饭、住一宿抗联屋、走一程抗联路、唱一首抗日歌、听一堂抗联党课、参观一次密营遗址、重温一遍入党誓词”等活动,让后人切身体验抗联战士艰苦的生活和惨烈的战斗,追忆红色革命岁月。形成红色教育体系:探索“党校+村集体”模式,主动对接县委党校,培养一批熟悉村情村史、擅讲红色故事的群众宣讲员和专家学者作为红色传承队伍,挖掘、整理广信村的革命历史和人物故事,推出系列“红色现场党课”,推动红色故事、红色党课进党校,红色文化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网络,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汲取信仰之光、智慧之力,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三、红色产业兴村富民,使红色村庄走向振兴
广信村坚持“红色+绿色+旅游”的发展思路,成立了广信村抗联军垦农产品公司,开发具有农村特色的绿色系列农产品。发展农村笨鸡、笨鸭、笨鹅、笨猪“笨字号”农产品养殖;山菜种植采摘,林产品、蜂产品收集销售;山地鸡、野鸡、野鸭、野猪等养殖;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建设红色主题餐厅一个、抗联酒坊一个,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通过开发抗联服装租赁、民宿、山(特)产品销售、红色旅游餐饮体验、红色抗联伴手礼等项目,使广大群众积极踊跃参与其中,带动村集体经济向好发展。此外,随着垂钓、观光、体验的人员陆续增多,今年火烧营抗联军垦体验园、火烧营果蔬采摘园也将建成开放。县级投入配套资金100万元建设大型牛场,把村内散养的肉牛集中起来,又将成为壮大集体经济的龙头项目。去年广信村集体经济收入25.8万元,很大一部分都得益于红色村庄建设、红色旅游的带动,为广大村民交上一份“红色基因、绿色发展、金色收获”的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