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梁晓云)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23日发布的《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2023》(以下简称报告)提出,近期抽水蓄能仍是最经济、技术最成熟的储能类型,应根据站址资源优先开发,预计2030年全国抽水蓄能装机规模达到1.2亿千瓦。中远期为满足电力保供和消纳需求,需要推动低成本、高安全、长寿命、可回收的新型储能技术发展,预计2030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将达到1.3亿千瓦。
报告认为,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电源侧和负荷侧将发生结构性变化,给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电力供应保障和清洁能源消纳带来新挑战,对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耀华在发布报告时表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系统调节能力提出规模化发展、多元化供给、智能化运行的要求,既要采取传统电源灵活性改造的措施,也要从源网荷储各个环节充分挖潜,实现协同互动,以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
报告表示,未来要聚焦增大调节供给和降低调节需求,推动传统“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互动”转变,重点推动“荷”“储”侧资源参与系统调节。其中,负荷侧通过主动响应系统要求和价格信号引导,积极改变用电行为,进而深刻影响负荷特性,实现与源网之间的互动;在储能侧,随着新型储能在源、网、荷侧应用程度的不断加深,源网荷储协同互动将逐步具备可行性。
此外,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还需要持续重视传统电源的基础性保障作用。王耀华表示,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我国需要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重视火电基础支撑和兜底保障作用,根据供需形势变化情况布局煤电,以增强系统灵活性。在这样的电源发展布局下,预计电力部门碳排放2030年以后进入峰值平台期,峰值平台期或将持续3到5年。
报告是于当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六铺炕能源论坛”暨央企智库联盟第42期智库沙龙上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