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方气温持续走低,冰雪路面,老年人出行时一不小心就会跌倒,因摔倒后骨折来医院门诊就诊的中老年患者增多,许多患者都是髋部骨折。
数据显示,跌倒已成为65岁及以上人群因意外伤害致死的主要原因,33%的老年人每年至少跌倒一次。而老年人跌倒后的髋部骨折,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一年内的死亡率为20%-50%,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国际学术组织对防跌倒的研究,逐年获得重视。继2019年12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首届世界跌倒和姿势稳定性大会(简称“防跌倒大会”)之后,今年11月底在澳大利亚珀斯召开的第二届防跌倒大会上,来自欧美及印尼、日本、新加坡、泰国、中国等30多个国家和数十个国际组织的代表一直认为,应该向所有老年人提供预防跌倒的知识和技能,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建议对居住在社区的老年人开展跌倒风险的机会性个案调查;对于那些被认为有高风险的老年人,应予以全面的多因素跌倒风险评估,以便共同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多领域干预措施。
记者从哈尔滨医科大学了解到,在今年的防跌倒大会上,来自包括医生、护士、运动医师、足疗师、药剂师、心理学家、研究生、验光师、政策规划者、临床风险管理人员、健康促进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建筑师、工程师在内的近5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分享了老年人跌倒的认识、经验和共识,演讲内容涉及生理学、矫形外科、室内设计、工程学、卫生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等。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田懋一教授课题组成员彭俊祎应邀赴会,并报告了他们团队对老年人跌倒风险因素和跌倒预防策略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了各国代表的普遍关注。
据了解,年龄增长是引发跌倒并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关键风险因素,部分原因可能是与老龄化过程相关的身体、感官和认知变化,以及物理环境无法适应老年人行动需求有关系。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全球髋部骨折负担加重。而在发展中国家,老年人数量远高于欧美国家,这些人获得医疗保健服务的机会较少,日常中既要操持家务,又要照顾孙辈,没有太多时间做运动,致使跌倒致伤的意外情况司空见惯。
在本届防跌倒大会上,哈医大硕士生彭俊祎代表团队田懋一教授、叶鹏鹏副研究员等人做了《加强中国基层医疗卫生系统中老年人跌倒预防整合的实施框架及策略研发》的专题报告,内容涉及5大主题共11项策略;同时介绍了目前正在国内4个省份开展的大型整群随机对照研究,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在此之前,田懋一团队还联合国内相关单位对1990年至2019年的30年间老年人跌倒现况进行了回顾分析,发现80岁及以上老年人是跌倒高危人群,其中约有35%的髋部骨折病人无法恢复独立行走,25%的患者需长期家庭护理,骨折后6个月死亡率10%-20%,一年死亡率高达20%-30%。
但让人忧虑的是,很多老年人缺乏自我防跌倒意识和防护手段。在预防老年人跌倒时,应该鼓励老年人主动参加体育运动,增强自身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同时清理家庭周围的危险环境,佩戴合适的眼镜,持手杖行走等。
对此,田懋一教授给出的建议是:一是在高龄老人群体中大力开展防跌倒的宣传教育,普及科普知识;二是各级政府部门需给予老年人防跌倒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尤其是在老年人跌倒发生明显上升的地区。田教授呼吁,在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的背景下,需要各行各业齐心协力共同创造支持环境和机会,让每个人都能享受高质量、健康的老年生活。(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