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能力作风建设】研究农村地区特点 探索涉农医疗改革|市卫健委全面推进我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来源:冰城 + 客户端 2024-01-05

2019年以来,我市根据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系列文件精神和省卫健委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的重要指示,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筹建设、协调推进”原则,提高认识,深入研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正视问题,主动加压,在9个涉农县市抓紧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础框架,加快构建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体系。

一、积极推进基础框架建设,构建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新格局。今年,市卫生健康委协同市医保局,在全省率先出台《哈尔滨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指导各县(市)以政府名义出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施方案,由县(市)政府统筹各方,共同推进县域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和发挥医保基金杠杆调节作用等综合改革,形成了政府主导,依托医共体,构建分级分层分流救治机制,构建了“村级首诊、乡级复诊、大病进县城、康复回社区”基层医疗新格局,推动了县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了县域医疗服务供给能力。

二、探索管理体制机制,以点带面推动医共体内涵建设。市卫健委遴选党委政府重视、改革意识强、工作基础好的宾县作为国家级试点县,方正县和依兰县作为省级试点县,在基础设施投入、信息化建设、院前急救能力扩容、医共体内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宾县为例:争取专项债券4000万元支持医共体建设,目前宾县人民医院与基层医疗机建成信息化远程会诊平台,医共体平台功能模块已全部建成投用,完成全县居民医疗健康数据汇总,县120急救指挥中心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定期向基层医疗机构派出临床业务骨干,开展联合查房,培训基层医生,进行帮扶指导。通过总结试点县成功经验进行本土移植和推广,自全市9个县域医共体组建以来,共计争取到1.7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7所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新增业务用房面积2.62万平方米,新增床位565张,医共体内设施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积极为基层医疗机构招聘医学大学毕业生,下沉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人员整体素质,有效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三、以内循环带动外循环,推进基层卫生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充分利用县域医共体专家人才优势,由市(县)医疗机构纵向延伸,推进县域管理、医疗、护理“三同步”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工作。由县乡村三级机构医护专家组建了县、乡、村三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定期深入基层,进行长期处方、出诊、家庭病床、慢性病随访、老年人管理、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履约服务,提升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效。二是通过医共体内优质资源流动优势,整体提升了县域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群众在家门口即可获得方便快捷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分级诊疗就医秩序逐步形成。2023年,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基本标准291所,其中推荐标准76所,社区医院23所,数字量全省领先。三是通过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促进县域医共体良性运转,为下步开展县乡村医疗机构按病种付费“同病同价”试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慢性病人头进行预算、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和岗位动态调控机制实行绩效改革、加快推动县乡卫生信息资源共享等改革探索,提供了可实际操作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