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大学开始创业,打拼整整15年丨这位哈工大校友要引领全球工业级无人机产业

来源:冰城 + 客户端 2024-03-06

6000元起家,创业15年,开发出100多种无人机应用场景,打造行业最大的工业级无人机生态企业……哈尔滨工业大学2003级威海校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友、深圳市科比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卢致辉,和他的科比特喊亮“让天空为世界所用”的口号。

无人机梦,从哈工大启航

2003年,卢致辉考入哈工大威海校区自动化专业,入学后依然像高中一样埋头苦读,但在人才济济的班级里却是倒数几名,“读了十几年书了,还没在哪个班级倒数过。”大二时,威海校区开设了创新设计室,鼓励本科生进入设计室,并积极参与到科创项目中去参加全国各类科创竞赛,不服输的他报名参加选拔,成为了仅录取的两名大二学生之一。

在创新设计室刘会英老师的带领下,创新创业的种子在卢致辉心里萌芽,“刘老师是我创业的启蒙老师,正是她当年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鼓励和引领我们一步步坚持下来。”卢致辉说。第一次参加第一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卢致辉获得了山东省赛区三等奖。大三时,卢致辉又参加了第二届比赛,获得了山东省一等奖第一名并进入全国总决赛,获得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

“哈工大是我梦想起航的起点,在创新设计室宝贵的创业经历和沉淀在骨子里的创新精神,一直是我前行的动力,参与项目的过程也培养了我‘遇到问题要想方设法解决’的能力,直到现在,不断解决技术创新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是科比特行稳致远的‘法宝’。”卢致辉说。

经过不断地创新、实践,卢致辉找到了自己的天赋和热爱,大四做毕业设计时,卢致辉和导师曲延滨教授共同探讨,决定到企业里做一个有商业价值的项目。还没毕业的他,就带着100多元钱去了广东省深圳市,遇到了能让他施展拳脚的大疆创新,“在大疆,3、4个人一起鼓捣无人机样机、测试,仿佛回到了哈工大实验室,有回家的感觉。”在那里,卢致辉完成了毕业设计,也找到了事业的立足点。

6000元到5亿元,打造无人机行业佳话

毕业后,卢致辉放弃去国企谋一份稳定工作的想法,独自在深圳闯荡,他在刚起步的大疆创新做了两年研发,又先后帮助两家无人机公司快速搭建起研发团队。渐渐地,卢致辉萌生出自主创业的想法。2009年,他便用6000元启动资金,在深圳市白芒村的农民房里创办了“科比特”,做自己的“决策人”,实现无人机梦。

与大疆所处的消费级无人机赛道不同,卢致辉瞄准了工业级无人机市场,他希望将哈工大所学应用到工业服务领域中去。创业初期,他把目标放在给客户做方案上,积累了电力、石化、高铁、路桥等18个行业的大量需求,为此后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4年,卢致辉加入哈工大校友组织,在这里,他和各行各业的哈工大杰出校友交流、探讨,学习到很多投资方面的知识,打开了视野、开阔了思路。在校友的帮助下,卢致辉拿到了第一笔3000万投资,他将“科比特”的下一步发展落实在提高产业实力上。

收购上下游13个团队,科比特从七、八个人扩展到200多人,不断提高产品实力优势,经过不断地产品整合、市场投标,由于技术过硬,无论甲方提出怎样的需求,科比特总能开发出多样化的无人机产品实现。短短两年,科比特成为无人机产业里的“黑旋风”。

经过2015年的两轮融资后,科比特市场估值已超5亿元。2016年成功打通工业级无人机完整产业链,2017年引领全国移动智慧城市系统建设,2019年也是科比特创立的第10年,公司成功挺进无人机行业前5名;202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级无人机制造企业。

15年来,科比特成为工业级无人机的隐形龙头,在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鲲鹏应用创新大赛等屡屡获奖,从深圳航天航空领军奖进击全国无人机标准单位,最后登上世界无人机创新大舞台。

回馈母校,为青春学子撑起一把伞

2014年卢致辉重返母校,担任威海校区创业商学院创业导师,为励志创业的学子提供支持。时至今日,他仍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恩,也希望能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2018年,卢致辉在威海校区设立奖学金项目,希望为需要帮助的哈工大学子“撑起一把伞”。2020年,科比特向哈工大教育基金会捐赠100万人民币,卢致辉感慨:“无论求学还是创业,一路走来都得到了哈工大人的支持,科比特的萌芽和发展,离不开母校的培养、老师校友的支持和帮助,希望力所能及回馈母校。”

在企业发展中,科比特建立了院士工作站,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制定国际标准,与母校哈工大共建无人机联合实验室,卢致辉表示,将进一步密切企业与母校的联系,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为母校发展作更大贡献。

展望未来,卢致辉说,要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做强引领全球的工业级无人机产业,让天空为世界所用,为强国建设贡献战略科技力量。

梁英爽 郑琳瑛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铁军 张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