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正是备春耕好时节。每年这个时候,怎样处理秸秆是阿城区双丰街道椴树村村民的头疼事。而今年,村民们并不愁,因为在他们眼里,农田里的秸秆是他们培育紫花香菇的“宝贝”。
双丰街道椴树村以前是省级贫困村,是哈尔滨市总工会的定点帮扶村,为彻底甩掉贫困的帽子,增强集体“造血”功能,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市总工会驻村工作队与双丰街道椴树村党支部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培育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2023年,市总工会投入专项帮扶资金59万元,谋划紫花香菇种植产业项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紫花香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健康的食品,特别是其独有的花青素含量,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一直是市场上的紧俏商品。我们考虑到它的种植模式简单方便,不需要有太高的技术要求,村民在玉米地里就可以套种,一块土地上能有双份收益,这对椴树村的村民来说是有长远发展的一个好项目。于是,我们驻村工作队联系哈尔滨市常满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椴树村建设紫花香菇菌种繁育基地,把紫花香菇项目搞起来。预计今年菌菇产业发展的势头会更好。”市总工会驻椴树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李海波介绍。
紫花香菇俗称紫花蘑、花脸蘑,属于草腐菌,是维一含有花青素的蘑菇,菌盖呈紫褐色,富含人体所需的72种氨基酸,营养丰富,鲜食干食味道都很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2020年,哈尔滨市常满食用菌研究所攻克紫花香菇人工栽培技术难关,实现量产。紫花香菇种植通过采取玉米地茎下种植方式,实现玉米和蘑菇兼种,种植中将秸秆和玉米芯“变身”为紫花香菇的培养基,蘑菇采收完后,这些培养基还能变废为宝,改良土壤,在解决当地秸秆再利用的难题的同时,又降低了种植成本。
李海波介绍说,2023年,市总工会投资帮建了椴树村紫花香菇菌种繁育基地,改造了厂房,购置了菌包生产设备。驻村工作队委托常满食用菌研究所为村里培训了12名田间地种植紫花香菇及菌包生产技术员,选择3亩玉米地试种,年平均亩产约2000斤。生产的紫花香菇鲜品全部配送销往海拉尔市,产品供不应求。经初步测算,去除生产成本及人工等费用,每亩可获利5000至10000元。
去年,椴树村紫花香菇刚采摘下来就被经销商抢购一空,根本不愁卖,今年很多村民都抢着要种紫花脸香菇。
“以前我在家种苞米,农闲时偶尔出去打工,挣不到多少钱,现在一边种苞米,一边套种紫花香菇,田间管理交错进行,互不耽误,在家门口就能多挣钱,谁还出去打工呢!”村民李英杰说。
广阔的市场前景,让老百姓看到了致富增收的希望,也让双丰街道椴树村在发展食用菌产业上加快了脚步,持续发力。
目前,苞米、紫花香菇套种,已成为椴树村部分村民的主要耕种方式,5月中旬种植紫花香菇,6月中旬紫花香菇开始收获,一直到8月中旬能收三茬儿,还不耽误玉米的收获,这样既解决了农闲时大家无事可做的现状,又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是一件双赢的好事。据介绍,今年,双丰街道椴树村计划种植紫花香菇50亩。
“椴树村工作队将围绕紫花香菇打造乡村响亮品牌,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和种植农户人数,推动紫花香菇种植向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努力把小蘑菇发展成为农民致富、产业振兴的特色产业,进一步强村富民,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李海波信心满满。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