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向天要风调雨顺!小城木兰支起了“控天神器”

来源:冰城 + 客户端 2024-05-09

春耕时节的雨水金贵,作物生长期防雹更重要。为了“向天要风调雨顺”,小城木兰支起了“控天神器”。

9日,在木兰县吉兴乡红丰村的一处山坡上,张大才支起了WR-98型火箭炮,进行增雨防雹模拟演练。今年,木兰县在8个乡镇设置了8个作业点,加强“人工干预天气”,保障农业防灾保产。

防雹“神器”最高能打8500米,作业覆盖12公里

支稳底座后,张大才熟练地操作,将火箭炮口抬高至70°仰角,又飞快打开弹药箱,捧出一枚一人来高的火箭弹,模拟发生操作:开闩、退壳、压弹、输弹、关闩……系列动作一气呵成。“这门炮仰角在45°至85°之间,最高能打到8500多米,沿着抛物线播撒碘化银催雨剂,作业可覆盖方圆12公里的农田。”

在木兰县,像张大才这样的炮手共有35名,他们的身份是木兰县气象局人影作业设备管理人员,是守护农田的防灾能手。

WR-98型火箭炮是木兰县去年添置的防雹“神器”,常规作业还有另一种设备——六五式双管37高炮。指着一门块头儿稍小的炮,木兰县气象局副局长潘立明告诉记者,这个更常用,每年全县范围内要打500发左右。

捡到弹头别惊慌,联系当地气象局

防雹降雨绝对是个技术活儿,从张大才熟练的动作上就能看得出来。每年作业季前,炮手们都要进行多次技术培训,理论和实操都要考试,过关后才能上岗。

“每次作业都必须报备申请,发射时间往往给得很短,限定在5分钟以内,如果没有完成发射,需要重新申请才行。”张大才说,有的时候动作慢了,炮弹打开了保险,又不让放了,这样的弹叫“光腚弹”,存放就会有一定安全隐患,所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发射,是每名作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每年的防雹作业季是5月至9月底,每到这时,木兰县人民政府人工降雨办公室都要发出作业公告,提醒农民捡到弹头或弹丸不要惊慌,应上交气象部门。张大才说,其实,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发射按照射界图的坐标进行,播撒完催化剂的弹头会自动打开降落伞,落到设定的安全区域,便于回收管理。

一幅防雹地图,守护全县庄稼安全

庄稼“老把式”都明白,风吹一大片,雹打一趟线。每个地域根据山川河流的走向,冷空气和冰雹的形成也都有迹可循。在多年的科学防灾实践中,木兰县气象局绘出了一幅防雹地图,东西走向的三条“雹线”被8座炮台镇守着,此外,还有一个移动发炮车和4个备用作业点。

木兰县气象局副局长潘立明介绍,木兰县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开展高炮增雨防雹工作,至今已有六五式双管37高炮8门、固定火箭发射架7部、移动发射架2部,积累了丰富的防雹减灾经验,发炮准度和作业精度逐年提升。WR-98型火箭炮发射架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有了它和气象监测系统配合使用,可实现大规模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农业防灾保产更多了一道保障。

曹华君 哈尔滨日报记者 罗彦坤 文/摄/视频拍摄并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