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新起点,如何利用这个假期为孩子高中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哈报特邀哈六中名师主讲新课程体系下数学、语文、英语、俄语、物理、历史高中几大主科的初高中衔接。新高一学生家长不要错过哦!
主讲教师:马晓龙,哈六中历史老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文献学专业,中国史硕士学位,担任班主任和两个班级的教学工作,多次获得三省四市教学设计一等奖、市教育学会“育人杯”科研成果优秀奖、“求是杯”青年教师汇报课特等奖、学涯规划实战导师等奖项。
一、初高中历史比较
首先,了解初高中历史学科的差异,在中考中,历史学科是一个小科,所占分值非常低,而在高中,它是新教改,新高考“3+1+2”中的“1”,是以卷面分即原始分计入总成绩,满分100分的学科;其次,在内容上初中是通史的学习,侧重于“识记”和“理解”,属于记忆式历史,而高中是通史+专题史的学习,侧重于“认识”“探讨”,属于分析式历史;再次,在教材方面,相比于初中教材通史的学习,高中教材在选科后多了专题史的学习,最大的不同就是高中的历史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简而言之,就是运用科学的史观,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初高中教材中国史部分目录对比,以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为例,在目录上基本主题一致,都是“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正文部分,初中教材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部分,重点学习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而高中教材,除了介绍这些措施外,重点强调了这些措施的影响,即“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总而言之初高中历史最大的差异在于:1.知识方面,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注意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基础性;高中则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综合性。2.能力方面,初中主要在于识记、理解,尤其是识记层面;而高中要求则更多在于理解和应用层面。初中重史实,高中重本质。3.教材衔接方面,高中教材一节课所涵盖的知识点更多,认知综合性更强。
二、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第一,读史可以明志,可以丰富自己的学识,可以敏锐察觉到影视作品中令人啼笑皆非的“穿越”现象,此外,读史可以在只有一次的人生基础上,使我们从书上品味不同的人生,汲取智慧,来解决当下的问题和挑战。
第二,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从书中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为例,教材中共涉及历史文化名人100余位,思想、科技、文学、法律等著作80余部,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农学、地理学、水利工程等重大发明创造50余项,书画、音乐舞蹈、雕塑、器物等艺术作品40余件,这些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热忱;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从书中感受古今先贤的伟大,如司马迁、霍去病、张骞、班超、岳飞、文天祥、铁人王进喜、雷锋等等,这些人物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起到立德树人的教育作用。
第三,学习历史,有利于提升其他学科的水平。2024年历史选择第5题,考察的就是与材料描述互证的诗句,这也是历史考查的重要方向,可以提升语文文言阅读能力,换而言之,如果孩子在语文等学科方面有很高的水平,选科历史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
三、初高中历史衔接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进行初高中历史衔接,学生在假期可以观看和阅读以下资料:影视视频资料包括《中国通史》《世界历史》《大国崛起》《如果国宝会说话》《混知》《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等;入门的书籍有《部编本初中历史教材》、白寿彝《中国通史》、钱穆《国史大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和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