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能力作风建设】市科协:统筹布局 合纵推进 有效构建高质量科普公共服务核心阵地

来源:​哈尔滨机关党建 2024-08-06

编者按:全市深化能力作风建设“抓基层、打基础、强落实、见实效”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各单位围绕主责主业加大创先争优工作力度,形成一批好的经验做法,现开辟“创先争优”专栏,择优刊发,供大家学习借鉴。

统筹布局 合纵推进

有效构建高质量科普公共服务核心阵地

深化能力作风建设“抓基层、打基础、强落实、见实效”活动开展以来,市科协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锻长板与补短板相结合、升级存量与拓展增量相结合,整合资源力量,合纵联横推进,逐步构建起“多点开花、各具特色、覆盖城乡”高质量科普公共服务核心阵地,为深化科普资源供给侧改革、加快构建新时代科普生态、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有力支撑。在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中,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由2022年的12.5%提高到2023年的13.7%,位列全省第一。

向上争取支持,把准工作方向

认真学习贯彻中国科协《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对标对表省科协部署要求,把握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找准发力点、突破点、创新点,确保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顺利推进。积极向市委、市政府请示汇报,赢得重视与支持。市委主要领导对相关工作提出要求,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部署推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市科协运用“四个体系”闭环工作落实机制推动工作落实。截至目前,除省级各类科普场馆外,我市现有综合科技馆2个、专业科技馆18个、多功能科普展馆5个、流动科普展厅2个、科普教育基地130个、青少年科普活动站7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活动室35个、科普大篷车2台。9县(市)综合科技馆覆盖率达到100%。

向下布点建网,延长服务手臂

为解决区县(市)科协资金少、资源少、力量少难题,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摆”,多次召开区县(市)工作座谈会,研讨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具体措施、阶段目标,构建起“任务共担、资源共享、工作共抓”的工作格局。全力推进科普传播进网格,在全市划分3869个科普网格,发展科普网格员7048人,“龙江大科普”平台网格员综合排名全省前100名中我市占50名。累计向区县(市)投放价值200余万元科普器材,在74所中小学建设青少年科普活动站,在10所学校建设科学教育试点校。重点面向农村中小学校投放科普展品,定期轮换,进行巡展,帮助解决展教资源匮乏陈旧、无力更新等问题。科普大篷车开进中小学校和社区,把微型科技馆搬到学生和市民身边。

向内调动力量,挖潜提质增效

注重挖掘调动全市科协系统内部资源力量,工作谋划吸纳区县(市)科协、各类学会、企事业单位科协参与,工作落实发挥各级各类组织和专业化服务力量作用,实现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工作载体持续创新、资源配置持续优化。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等49个科普场馆被命名为黑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其中20个场馆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多年持续开展的500余场科普体验行活动向市民特别是青少年提供沉浸式科普服务。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在社区首批建设了3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活动室。与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和航空学会、天文学会等单位联合开发“宇宙的创生”“船海未来”等多主题科普课程,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更好满足各类人群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

向外凝聚合力,广纳各方资源

拿出合作真情,设计合作项目,吸引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学院所、社会组织参与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开放体系,为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思维新活力。与市教育局联合开展“科普5分钟”“科学筑梦导师行”“听看做比讲”青少年科学教育试点等系列活动,促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与市卫健委联合举办“健康中国科普短视频大赛”、承办数字健康创新大会暨第六届智慧医疗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为建设“创新龙江、幸福龙江”、打造“创新引领之都、幸福宜居之都”助力。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城管局、市交通局等部门,开展全国科普日暨金秋科普月系列活动,打造“0451”科普宣传哈尔滨模式。与深圳市科协达成科技创新联盟合作意向,在科技人才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社团交流、学术会议、科技市场对接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助力深哈两地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