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哈工大团队荣获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冠军

来源:冰城 + 客户端 2024-09-20

在哈工大格物楼五楼,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国赛队日夜备赛的房间门上贴着一张实验室使用提示,附有一张国赛队临行前的合影和一句势在必得的祝福,“祝CUPT国赛队为哈工大争光,早日拿下冠军!”

在国赛队集中备赛的几个月,这里就算是深夜也常常灯火通明。9月初,因参赛关闭了一段时间的实验室又打开了门,原本的公告下方用红色彩笔意气风发地写着“已拿下冠军!”

备赛到夺冠前最后一刻

刚从赛场上捧回来的冠军奖杯摆放在实验室书柜最显眼的地方,旁边满满地排列着国赛队5名正式队员和3名辅助队员“现学现用”的课外教材,白板上仍然密密麻麻地写着题目分配表和实验推理图,“题目中的物理现象是完全开放的,可以尝试的方法和方向非常多,也可以无限地完善理论和实验细节,以提高完成度,这就是难点所在。”国赛队队长、物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吴瑶说,竞赛赛程长达一年,要求参赛团队从基本原理、实验研究、结果分析等方面对17个给定题目形成成型的汇报。

集中备赛的两个月里,几乎每名正式队员要独立完成3个题目,3名辅助队员虽然是首次参赛的大一学生,也快速自学了软件,承担起辅助实验,甚至是单独解题的任务。

多次预实验、总结梳理、汇报讨论、正式实验……他们以2周1题的速度集中备赛,赛场上对阵规则复杂,对参赛队员的展示表达等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进入8月,在2天1次的组会中他们反复演练表达,决赛前夜,当“前线”的队员忙着修改报告、调整战术时,作为辅助队友留守学校实验室的物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姚佳余一直在补充实验、完善细节直到凌晨3点,“能多做一点、更完善一点都是好的,我们备赛到夺冠前最后一刻。”

从题目到项目,收获+N

“2022年我第一次报名参加物理学术竞赛,就是因为看到了当年那支奔着冠军去的‘三连冠’队伍,今年我们也做到了!奔着冠军去,捧着奖杯回!”吴瑶说,“我们每个人的收获还不止于此。”物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王怡博和吴瑶对题目的市场和现实意义进一步挖掘,提出了“基于被动行走理论的智能节能机器人”,获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竞赛让我多了一种科研视角来看待专业,我知道为什么学、怎样学得更好,成绩排名慢慢提高了近20%。”吴瑶说。

辅助队员、物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常天桥将“主攻”的题目做成了大一年度项目,获评校级一等奖。辅助队员、物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龚姝涵基于题目提前准备的本科综合论文已经开始撰稿。

“经常跟吕喆老师请教实验,我们的动手能力长进很大。”航天学院2022级本科生翟成轩说。“我们在‘现学现用’中掌握了不少物理专业的核心概念,知识面扩大了很多。”航天学院2022级本科生张天宇说……

“我们有完整成熟的竞赛培训体系,一定让大家都感受到物理和物理竞赛的魅力。”领队兼指导教师、物理学院教授张宇说。

夺冠后,他们拆开奖杯……

“赢得CUPT冠军并非易事,相信你们一定是一支团结的队伍……这份回忆将会伴随你一生,照亮你们未来学习、科研的道路。”团队成员从冠军奖杯中找出一封来自上届冠军的信。

在赛场上作为对手针锋相对,走下赛场,队员们仍然怀念优秀的同龄人之间倾尽全力切磋、学习、交流的快乐,“从队友或对手到很好的朋友,我们在赛场上认识了很多厉害的人。”

芦苇、金鱼……备赛以来,实验室里不知不觉已经积攒下很多物品。“他们去公园看荷花,还能想起给做实验的我带回一支芦苇,备赛那几个月生活枯燥,我们就找乐趣来调剂生活。”吴瑶说,备赛期间难忘的回忆都变成了真挚的少年情谊。

被称为“队妈”的吴瑶,对队员们的备赛故事如数家珍。今年,她准备转行幕后,继续运营CUPT社团,“我们已经把新经验补充到代代流传的共享文档里,希望能够招募到更多喜爱物理的同学一起探讨、进步。”吴瑶说,几名大一年级的辅助队员还希望继续挑战,“希望明年顺利卫冕,让冠军奖杯一直留在我们手里!”

阚思邈 哈尔滨日报记者 纪天伟 王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