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学素养如何养成、提高?是一点渗透还是多点开花……为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布局战略要求,加强科学类学科教学、促进科普活动服务校内科学教育等方面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关键路径,14日,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新区第一实验学校召开省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策略研究》的课题开题论证会,该课题对推动科学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以及科技强国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
会议开始后,哈尔滨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天滨宣读省学会重点课题《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策略研究》立项通知书。该课题由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新区第一实验学校立项开题,课题组组长朱亚杰分别从课题研究背景价值、概念界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程序措施、预期成果等方面对课题的提出、研究路径等进行精要阐述。其中,该省级重点课题以积极回应国家战略为出发点,目前已在该校两个学年的700多名学生中开展致敬中国科学家校本课程以及科学+融合课程。其选题以“科学素养”为核心,提出“科学类学科”概念,以拓宽科学类学科内涵,并强调科学类学科“‘做’中学”的探究实践和跨学科融合理论,重视面向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佐证、丰富、完善相关理论谱系的价值。
在开题会中,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率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于伟,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范魁元,吉林省教育学院科学学科国培专家、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卜庆刚作为开题论证专家,充分肯定了课题选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同时,三位专家也分别就概念界定、任务清单、研究范围、测量工具、研究效果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此外,哈师大附属新区第一实验学校校长韩雪霜在做保障性发言时表示,学校将从组织、师资、制度、经费、时间等多个方面为课题组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确保课题研究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果。
开题会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于伟结合自己从事基础教育的几十年经验,结合新形势下国家关于小学生科学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教学实施,作了关于《儿童、创造、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专题讲座,并和与会的教师们进行了互动交流。此后,哈尔滨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天滨王天滨就讲座内容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作总结性发言。
据悉,哈师大附属新区一校期望借助省级课题《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策略研究》的开题教研,在国家提倡大力提倡中小学科学学科发展和创新改革的背景下,能探索出一条适合区域科学学科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摸索出有效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形成良好的学校教育生态系统,培养潜在的拔尖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哈尔滨日报记者 郑炜 文/摄/视频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