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很多年轻人对时间效率要求更高、个性化需求也更丰富。在“省时省心”背景下,新“上门经济”正逐渐成为许多都市年轻人追求便捷生活方式的新选择。
眼下的上门经济,早已从上门保洁、上门维修等传统家政服务领域,向更加多元化的内容拓展:上门私教健身、上门美甲、上门修脚、上门美容……诸多以往需要到店消费的服务内容,均开启了“上门模式”。
或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预约派单,或通过熟人口碑效应获客,新“上门经济”正通过更加个性化、定制化、高效便捷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也为更多年轻人提供创业和就业的新选择。
上门美甲,比到店便宜一半
先坐234路,再倒3号线,再倒348路,下车走7分钟……家住哈西的美甲师尹永鑫,路上花了1小时,匆匆赶到一位家住南岗文景头道街的小姐姐家,提供上门美甲服务。做完这单,下午还得去黑大附近某小区再上门服务一次。
因为是给自己“打工”,她乐此不疲。今年27岁的尹永鑫在做上门服务前,是一个全职的美甲师,从学徒算起在一家美甲店已做了三年。她每次上门都抱着一个小箱子,里面装满美甲所用的甲片、清洁工具等,以及各种钻饰。
近年来,“上门经济”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背后则是愿意为“上门经济”埋单的年轻群体的激增。“我平时上班忙,下班后只想在家躺着,偶尔请个专业人员上门服务很减压。”近日,“95后”上班族王宁开始预约上门美甲服务。在她看来,出门停车、排队等一系列问题统统避免,清洁、修甲、贴钻等所有美甲流程一个也没少。
习惯于网络化生存的年轻人,对可以“一键直达”的服务无疑会更加青睐。王宁以自己的体验为例说:“现在在社交平台上很容易搜到上门美甲,我只需要确定好款式,线上和美甲师沟通好,提前付订金,她就会按时上门。”
重要的是,很多时候价格便宜量又足。王宁告诉记者,她想要的美甲图案很复杂,到店美甲一次的费用近300元,而上门服务一次仅160元左右,几乎便宜一半,而且还能节省不少时间成本,她对此很满意。
上门服务多元化,成就业创业新赛道
相比门店美甲,上门服务节省了开店的成本,多依靠她本人的技术和经验,工作方式更为灵活。“如果顾客想做更复杂的款式,我会按照她的要求提前采购相应的美甲饰品,属于私人订制,会与顾客详细沟通后再报价。”每次上门收68元至280元美甲费,平均每单2个小时就能完成,回报率很高。
“上门经济”不仅方便了消费者,同时也为那些想要寻找新就业机会的年轻人来说提供了一条积攒经验的新赛道。
历小欣做宠物上门喂养,按照距离远近不同,单次收费从30元到50元不等,“我做这行起初是上大学时做兼职,我本身是一个宠物爱好者,也有救助流浪动物的经验。毕业后暂时没找工作,上门喂养让我把照顾小动物的爱好变成赚钱的工作,实现了兴趣与赚钱的双赢。”
“起初我只是偶尔帮朋友照顾宠物,后来发现周围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需求,尤其是在节假日或出差期间,他们不想把宠物送到寄养店,因为小动物到一个陌生环境多会惊恐,就希望能有人到家里帮忙照看宠物,于是,我开始通过网络平台开展自己的服务,并逐渐建立起了一批固定的客户群体。”历小欣进一步介绍了赚钱路径,她有制作宠物鲜粮的经验,客户还会从她手里购买宠物食品,她希望以后能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宠物店,目前属于积攒经验阶段。
记者采访中注意到,上门美容、上门私教健身、上门摄影摄像、上门理发、上门洗车等,已成为诸多年轻人就业、创业的新赛道。
传统门店也“入场”,行业规范待加强
“做东北家常菜是基本功,我还自学了大盘鸡等新疆菜,为给很多在家宴请的客户提供更多新选择。”在某家政公司做了7年钟点工的闫杰说,随着公众对“上门服务”接受度的提高,家政公司也推出了“上门服务”新项目。
新“上门经济”的兴起,也带动一些传统行业开始转型。传统护理陪诊公司、美容院、宠物店等,陆续推出上门服务项目,不少相关企业在社交平台上发帖或与第三方团购平台合作,来吸引更多潜在客户。
但作为一种新业态,“上门经济”相关的行业标准、市场规范相对欠缺,消费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风险点。“我通过社交平台找一位上门收纳师,发现对方发来的服务案例竟是网络图片,顿时失去信任感”“上门美容使用对方产品后,脸颊过敏维权难”……有消费者发帖,对服务质量不满意。也有网友认为,上门服务要进入私密空间,安全性和隐私问题都面临一定考验。
一家美容院负责人刘昊说,相比传统服务业态,“上门经济”目前在行业规范上还不完善,“像我们做实体店的上门服务,一般按照实体店的监管要求来进行服务。而对于那些个体化、零工化的服务,就很难对他们进行监管,一些人员存在未经专业培训、不具备相关资质等情况,导致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各类纠纷难以有效解决。”
业内人士认为,上门服务不仅丰富了城市新的消费场景,还能为更多人提供就业新选择。随着消费需求更加多元化,今后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专业化,但要促进“上门经济”良性发展,还需建立健全行业标准,补齐监管短板,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维护从业者合法权益。
实习生 何睿 哈尔滨日报记者 陈悦/文 词云样/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