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容错计算领域的探索者、中国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带头人,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获中国计算机协会容错计算专委会首届颁发的“容错计算终身成就奖”……他就是第七届“优秀教工李昌奖”获得者,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杨孝宗教授。
在计算学部第18期小板凳党课上,杨孝宗和同学们聊计算机、聊人生,他用一生的经历告诉同学们成为哈工大计算机人是多么光荣。
“我仍记得1959年我入学时,李昌老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希望我们努力学习、克服困难、报效祖国。如今获得‘优秀教工李昌奖’,我感到特别亲切、激动,这是学校对我工作的肯定。”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让杨孝宗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六十多年前,“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说,我必须要来哈工大,非来不可。”
1958年,哈工大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能说话会下棋的计算机,当时的媒体报道铺天盖地,正上高二的杨孝宗被深深吸引,“我至今还记得报纸上的照片,那几位老师让我肃然起敬,我非常佩服和崇拜他们,这伙人吸引我一定要考哈工大学计算机,我一定要来‘追星’。”1959年,杨孝宗如愿以偿,照片上的人成了他的老师。1964年,成绩优异的杨孝宗留校任教,照片上的人成了他的同事,他被以陈光熙为代表的哈工大老一辈“八百壮士”艰苦奋斗、科研报国的壮志豪情深深感染,他决心为中国的计算机发展尽一份力。
1973年,学科创始人陈光熙教授提出容错计算技术这个创新性研究方向,“计算机结构复杂,光焊点就有几十万个,很容易出故障,但它又不能出错,出了故障还得保证可靠,这就是研究容错计算的意义。”受陈光熙的启发和引导,在李仲荣和胡铭曾两位老师的辅导下容错计算成了杨孝宗一生的研究方向。上世纪七十年代,杨孝宗还清晰记得他们在主楼研制容错计算机的情景,“我们用烙铁焊接,因为那时候没有暖气,室内温度低,焊锡化不彻底,这样的话将来很可能出问题,我们找了一块大铁板,下面放了几个电炉子加热,我们穿着棉衣,在铁板上焊。”杨孝宗等人奋斗了六年,终于研制出全国第一台容错计算机,哈工大再次成为全国计算机领域的焦点。
1994年,一项艰巨的任务交给哈工大——研制设计“神舟”返回舱主机样机,这是哈工大接受“神舟”的首个重大项目,任务落在杨孝宗肩上,他压力很大。“按常理,这项工作得花两年完成,但给我们的时间只有11个月。”接受任务后,课题组的5名教师带着5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立即打包托运实验设备赶往北京。
“我们不参考任何国家的,就按照容错的最基本原理我们自己设计。”杨孝宗带队没日没夜地赶任务,他们不知吃了多少箱泡面,干了多少个通宵。“第二天早上大家起不来,我就早起给大家买豆浆油条。”杨孝宗说。困难一个接着一个,一位博士研究生的妻子意外摔断了腿,身在两地的夫妻俩不知如何是好。“我说你在北京别动,我坐飞机回哈尔滨接你妻子,在北京找个地方安排你们住。”在研发的紧要关头,杨孝宗的妻子要紧急做一个大手术,他只在手术时回去照顾一天就赶回北京,“眼下的工作是国家急需,我们必须克服一切困难按时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大家伙没有回头路,软硬件系统联调、返回舱数据管理……杨孝宗带领大伙一关一关地闯,有的难题一直憋到年三十晚上才解决。1995年3月,容错计算机通过了鉴定,课题组只用了9个月就提前完成了任务,“航天英雄杨利伟来哈工大的时候,我和他说返回舱的计算机是我们设计的,杨利伟说很可靠,非常可靠!”此后,杨孝宗意识到国家自主研制国产高端容错计算机的重要性。
他毕生致力于容错计算技术的研究,直至退休,攻克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中国计算机学会容错计算专委会首届颁发的“容错计算终身成就奖”是对他最大的褒奖。“我从杨老师身上学到最多的就是他为国家关键领域重大需求持续探索的精神,对一些特别难做甚至有风险的科研项目,只要国家需要,他都义无反顾去攻关。”
计算学部容错与移动计算研究中心主任左德承教授说:“杨老师年近六旬时了解到世界顶级研究机构正在研制可穿戴计算机,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对国内很多领域都有着重大的实用价值,他在全国率先开展可穿戴计算研究,解决了很多领域的急需。”计算学部刘宏伟教授说,杨孝宗一生许党报国,以国家需求为己任。
现在无法像以前一样高强度地工作,但杨孝宗仍然愿意发挥余热,他75岁高龄仍主动申请担任本科生班主任,“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再工作多少年,所以我想尽快把我这五十多年的学习、研究经验传授给更多同学们,他们和我孙子的年龄差不多,我见到他们特别亲切,我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家庭情况,我和他们打成一片,过年过节我请他们吃饭,我和他们一个一个地谈心……”
退休后,杨孝宗一刻都没闲着,为博士生开设两门英语教学的新课,为大一新生作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宣讲,身体力行做好计算学部博物馆名誉馆长以及“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现在,85岁的杨孝宗把计算学部博物馆的建设当成头等大事,馆里有几件实物是他珍藏多年的“宝贝”,泛黄的老教材、上世纪七十年代样机……每次搬家他都一再叮嘱“不能扔”,学部建设博物馆让这些“宝贝”派上用场,“我要让更多人了解哈工大计算机学科创造出的一项项‘第一’以及‘光熙精神’,并讲给更多学生听……”杨孝宗刚工作时就立下了为国家健康工作50年的承诺,这个承诺早就兑现了,有人问杨孝宗这么大年纪为什么还要工作,他开玩笑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只要还有余热,我就想为哈工大多做一些事……”
由培远 哈尔滨日报记者 纪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