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记者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七场获悉,在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我省认定首批12个省级基础学科高水平培养基地,在全国率先推进实施地方高校“101计划”,确定12个基础学科和7个四新关键领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试点。
我省支持建设近50个省级及以上本科人才培养平台,比如哈工大国家级未来技术学院、哈工程国家级特色示范性软件学院、哈医大国家级公共卫生学院、八一农大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黑大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基地等,加快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支持计划,哈工大、哈工程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入选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联合高校、企业组建高端智能装备产教融合育人联盟,校企共建5个工程硕博士专班,近200名教师、千余名研究生“沉浸式”入企实践。建成7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对接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和未来发展技术需求300余项,设立科技攻关基金近亿元,2个导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卓越工程师培养优秀校企导师组。
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主,在空天技术、智慧海洋、生物育种、碳中和、生命健康等领域,打造5所左右未来技术学院,加快培养未来技术创新领军人才;依托高水平大学,在数学、力学、生物科学等学科专业, 打造15个左右基础学科高水平培养基地,加快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支持高校在关键软件、网络安全、公共卫生、智慧农业、涉外人才等领域,打造50个左右专业特色学院,加快培养掌握重点领域自主技术的高水平人才;围绕服务龙江“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100个左右现代产业学院,构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
持续推动高校与行业企业构筑“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的工程硕博士培养模式改革,实施“2+1+X”证书制,组建校企“定制化”培养专班,构建“四共”“四通”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龙江范式。
哈尔滨日报记者 周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