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沉浸式实验、角色扮演……哈二十四中特色课程为高一选科提供真实体验

来源:冰城 + 客户端 2024-12-14

政治课来场红色剧本杀,化学课开启侦探之旅,将“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等箴言融进物理课……近日,哈尔滨市第二十四中学开展的特色课程让学生们大呼“太爽了”!                    

学校各科老师为了即将到来的高一选科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可谓煞费苦心,在开发各科特色课程的过程中,老师们以开放的心态,结合各科实际情况,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现在高一学生们特别喜欢每周的特色课,通过音体美特色课程发展自身优势,理科特色课程探索科学奥秘,文科特色课程铺开历史画卷,开启天马行空的头脑风暴。

红色剧本杀,政治特色课来一场沉浸式推理

化身抗战年代少先队员,近日,哈二十四中一堂政治特色课让同学们在红色剧本杀中,共赴了一场穿越历史时空的对话。

同学们拿到剧本,时光回溯,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政治老师通过红色剧本杀体验,让学生们进行了一堂“沉浸式红色推理课”。学生们将自己代入抗战年代的一些少先队员的身份,体会当年革命先辈们的故事。学生们在角色扮演、剧情参与的过程中感受红色文化。通过演绎红色故事,了解那段历史感受红色精神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筑牢红色基因、培育理想信念,坚定传承红色精神是每个人的使命。这样的政治特色课是一种全新的、主动式的、探索式的教育形式。老师通过沉浸式剧本游戏这一新兴的媒介,将思政教育与游戏相结合,将历史故事与家国情怀融入剧本游戏中,使参与者能够沉浸其中,在还原红色风貌、赓续红色文脉的同时,让政治课充满了趣味。

除政治特色课堂外,其它文科特色课堂也充满了魅力,就像一个个无尽的宝藏等着学生们去挖掘。比如,语文的诗词朗诵,如晨曦中的清风,拨动着学生们的心弦;英语课堂给学生们架起一座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感受世界的广阔与多彩;历史如同一本鲜活的画卷,记录着人类文明的辉煌与沧桑;地理课从古代星图到现代航天的探索之路,让同学们通过天文演示仪,“亲历”探月之旅,亲眼见证“嫦娥奔月”的古老神话在现代航天中成真,在心中种下航天梦的种子。

血迹、指纹、试剂,化学特色课揭开犯罪现场的神秘面纱

理科特色课堂更是充满了挑战与新奇,让学生们感受到理科不只是枯燥难解的煎熬,而是对未知领域的不断探索。物理量子纠缠与现实引力促使的相遇,化学丁达尔效应的具象化,生物万物共生的生命同质。在对未知领域的渴望与追求中激发出学生对科学和学科的兴趣。

在化学特色课堂上,传来阵阵惊呼声。那是学生们在做荧光鲁米诺和碘熏法指纹检测,在化学实验室里开启一场神秘的侦探之旅。"用科学照亮真相,让指纹说话",同学们亲自动手,见证了鲁米诺与血迹反应产生的神奇蓝光,体验了化学的奥妙;通过碘熏法的方法,同学们成功揭示了隐藏的指纹,并对其类型进行了初步分析。当蓝光在黑暗中亮起时,实验室里充满了惊喜和赞叹的声音。同学们说:“走进二十四中化学实验室,让你揭开犯罪现场的神秘面纱。”

古人有云: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日中则昃,人满则损。对“度”的理解和把握,体现着中国人的能力与智慧。在物理特色课上,老师就将“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这一德育思想渗透到了学生们欹器的制作体验中。欹器是一种古代中国制作的容器,具有独特的倾斜特性:未装水时倾斜,装少量水后直立,装满水后则翻倒。欹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物理学中的重心平衡原理。通过实验,同学们感受到欹器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在物理学和工程学方面的智慧,也传达了“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深刻的人生哲理,提醒人们不可自满。

而数学特色课堂上,老师讲解结绳记数原理,让同学们亲自动手,感受古人智慧,穿越古代,感受数学文化发展之旅,探索真理。通过数学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感受到数学不仅能够带来知识和技能,更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色课给学生选科最真实的体验

除了几大学科的特色课堂外,哈二十四中特色课堂还开设了3D打印、人工智能、水下机器人、无人机等课堂,让学生感受到了科技引领未来的力量。心理课堂教会学生们向内审视、向内探索,实现身心的平衡和和谐,获取成长和满足。音体美特色课堂则让学生们发挥特长,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一下。

哈二十四中校长田晓东说,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初进实验室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虽然他们手法不够熟练,实验现象有时不够明显,但这正是科学探索的必经之路。每一次的不完美,都是学生成长的阶梯,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学生们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学科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学校推出的各学科特色选修课程,带领高一同学走进不同学科,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多元化发展,为学生选科提供了真实体验。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巍 文/摄/视频拍摄制作(部分视频图片素材哈二十四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