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市红十字中心医院急诊科医生提醒:冬季取暖谨防低温烫伤

来源:冰城 + 客户端 2024-12-17

对于北方地区的居民来说,面对漫长且寒冷的冬季,大家会选择各种方式进行取暖,其中,用热宝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每年冬季,使用热宝不慎被烫伤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王积原提醒,对于热宝等取暖“神器”一定要高度重视,避免造成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因为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而造成的烫伤。”急诊科主任王积原介绍,接触70℃的温度持续1分钟,皮肤可能会被烫伤;当皮肤接触近60℃的温度持续5分钟以上时,也有可能造成烫伤,这种烫伤就叫低温烫伤。一般情况下,皮肤与低温热源短时间接触,仅造成真皮浅层的水疱型烫伤,但如果低温热源持续作用,就会逐渐发展为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低温烫伤和高温引起的烫伤不同,创面疼痛感不会十分明显,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疱、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面积也不大,烫伤皮肤表面看上去烫伤不太严重,但创面深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如果处理不当,严重时会发生溃烂,长时间无法愈合。对于低温烫伤,应立即停止损伤持续过程。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很多患者因为伤后疼痛、慌乱,造成创面加深而引起不良预后。

低温烫伤后需要用凉水、凉毛巾降温,将升高的皮肤温度降下来,让热力不再向深处穿透,同时使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水疱发生,同时达到止痛效果。用5℃-15℃的冷水持续冲洗20分钟至半小时,冷水的温度、冲洗的时间也可依据具体情况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冷疗”过后自行涂药要慎重,不要把酱油、大酱等“搬”出来,调料的颜色会影响医生对伤情的判断,清洗过程中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这些高渗透压的调料会导致伤处细胞脱水,从而使伤情加重。也不要用牙膏、油性药物以及紫药水、红药水、黄药水等。牙膏虽然有清凉感,但清洗困难。油性药物在一定情况下影响散热,对深度烫伤需暴露部位保痂不利,所以要慎用。

在接触热源时间短、伤情不重的情况下,可在冷疗过后检查受伤情况,如果只是发红没有水疱,说明是Ⅰ度,可外用烧伤膏或无需特殊处理,一般一周可以痊愈;如果有小的水疱,疼痛比较剧烈,说明是浅Ⅱ度,注意不要弄掉水疱皮,并外用烧伤膏;如果有面积大的水疱,疼痛不剧烈,说明是深Ⅱ度,建议及时到医院找医生帮助处理创面,一般一至两周可以痊愈。

不正确使用电褥子、热水袋、暖宝等是东北地区常见低温烫伤的原因。腿脚不便、长期卧床的人;敏感性相对较差、皮肤娇嫩的儿童;酒后意识模糊、敏感性降低的人,要特别注意低温烫伤。由于大多数人对烫伤的诊断治疗缺乏经验,所以,烫伤后应尽早到医院就诊,避免不恰当的治疗带来不良后果。此外,冬季使用热宝、暖手宝等物品取暖时,用毛巾包裹在外面,手摸上去不烫为宜。给热水袋充水时不要充得太满,水温不宜太高,充水后要排出袋内空气并检查密封性。使用热水袋前应注意是否有老化现象及袋身厚度有无变化。

王石磊 叶鸿 哈尔滨日报记者 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