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食堂里家长妈妈们来帮厨,让孩子吃得开心,家长放心;“桶装餐”进班级,减少分装环节,让校园配餐更像“妈妈菜”;学校利用现有空间搭建简易厨房,严把学生饮食安全关……为保障学生在校饮食安全,让孩子们的“校园餐”吃出家的味道,哈尔滨市教育局聚焦“校园餐”工作,发挥主管责任,纵深开展“校园餐”专项整治行动,推出学校“妈妈食堂”、校园简易厨房、“桶餐入班”、大校带小校配餐联盟等校园供餐多举措、多行动,让“校园餐”更健康、更营养、更可口,全心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提升孩子们“舌尖”上的幸福。
校园食堂“妈妈”们助力,提升学生就餐体验,让家长更放心
为保障学生“舌尖上”的安全,有条件的学校纷纷开办了校园食堂。哈一中“广益学子”食堂始建于2015年,目前每日大约为1100名师生提供就餐服务。为保证用餐安全,学校全面实行“三严”措施,即严明管理、严守底线、严选食材。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挂帅,校长牵头,主管副校长、总务处主任、食堂管理人员、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参与管理的食堂工作专班,做到纵管一条线,横管一个面。从食材验收、食品加工、食品储存、监督检查、环境卫生等方面实行一条龙无死角的监管。
校园食堂不仅严把学生入口关,还邀请“外援”来帮厨。记者在哈一中、哈六中、新疆第二小学校看到,校园食堂里很多家长“妈妈”们在忙碌着,洗菜切菜、清洗餐具、分餐打饭……这些妈妈们不是来食堂帮忙,而是在食堂实打实地工作。
“实施‘妈妈食堂’管理模式源于学校对学生们饮食健康的关注和保障,这一举措不仅提高学校食堂的管理水平,让学生们在食堂感受到‘妈妈’的味道,让家长们更放心,还解决了部分家长的就业需求。”新疆第二小学校校长刘凤伟介绍说,学校通过家长会、学校微官网等渠道对家长们发布招聘信息,确保有健康证的“妈妈”们根据实际特长分配适合的岗位,每个环节都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管,并征求妈妈们的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在食堂工作中给予孩子们细致的关心和服务。
“通过‘妈妈’们在食堂工作,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更加紧密,她们不仅参与孩子的饮食管理,更了解了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孩子们的成长需求,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来,成为学校文化的传播者。”刘凤伟校长说,“妈妈食堂”真正的做到了一举多得。
“桶装餐”减少分装环节,保证入口温度,使配餐口感更像“妈妈菜”
12月26日10时40分,配餐车准时到达平房区东安英才学校,记者看到,当天的配餐不是盒饭分装,而是用大餐盒将菜和饭一个个独立分装,外面还套着厚厚的保温箱。配餐现场测温,米饭64.3℃、牛肉炖土豆68℃、白菜炒干豆腐74.1℃……测温填表记录后,餐食被立即密封送入留样柜,随后送餐公司师傅将桶装餐运至各班级门口。
记者连日来走访了群力实验小学、保国第四小学、东安英才学校、市实验学校、新区第七学校等学校看到,学生们对“桶装餐”都感觉很新奇。群力实验小学校的“桶装餐”分餐采取小志愿者轮流制进行,并提前进行“岗前培训”。午餐时间一到,班主任和分餐小志愿者穿上专门的围裙、套袖,戴上帽子、口罩、手套变身“打餐员”,耐心地为同学们挨个打饭。
“桶装餐比原来的盒饭更热乎了,现盛出来的饭菜之间不串味,没吃够的菜饭还可再去添加……”走访中,很多学生向记者反馈说,“桶装餐”更热乎、更好吃,更像妈妈做的菜。
记者采访配餐公司了解到,实行“桶餐入班”后,因为减少了前期盒餐配餐装填、分装的环节,从菜出锅到孩子入口的时间得到明显的压缩,由此也大大提高了饭菜的口感和温度。
“舌尖”育人,“光盘行动”+参与分餐,增强孩子独立性
记者走访发现,学校实行“桶装餐”后,垃圾桶的剩饭剩菜越来越少,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食量取餐,做到少拿勤取,“光盘行动”已在同学间蔚然成风。
“桶装餐”还大大提升了孩子们的参与感,取餐的孩子找到了“自主”择餐的感觉,分餐的学生体会到志愿服务的乐趣。记者在保国第四小学看到,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值日分餐的工作,觉得能为学生打饭,很有意义。
在班级陪餐的家长告诉记者,“桶装餐”分餐形式很合理,孩子们吃多少打多少,不够吃还可随时添菜。孩子回家说特别喜欢这样的配餐方式,不仅培养了孩子不浪费的好习惯,还培养了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现在回家吃饭还抢着帮忙拿碗筷,变化很大。
市实验学校校长战春梅告诉记者,学校在2023年春季开学前就与配餐公司商定后在初中部试行“桶餐入班”。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舌尖”上的育人成果已初步显现。桶装分餐做到了少拿勤取,“光盘行动”落实到人。同时,立足于学校劳动教育,桶装分餐制还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主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同学间的协作性,收到很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
截至2024年12月30日,哈尔滨市教育系统202所学校实现“桶餐进班”,共惠及1016个班级。经初步测算,采取“桶餐”方式比“盒餐”配送的餐食浪费量减少约30%,大幅度提升了餐食温度和餐品口感。
搭建学校简易厨房,让孩子吃得更“新鲜”,保障学生校园饮食安全
为做好学生午餐的保障工作,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吃饱、吃好、吃得健康,哈尔滨市热电学校将原有食堂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进行排查和试用,开设了校园简易厨房。目前,学校已能保证每天为学生提供两荤两素的餐标要求,菜品出锅后用保温箱盛装送至各班级。除小学1至3年级学生外,4至9年级均采取每天每班两名学生做分餐员的轮换制度,为同学们提供分餐服务。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搭建简易厨房后,热电学校积极联系配餐企业,严格把好食品安全第一关,坚持每天对厨房所用食材进行逐一检查,把控好食品供应渠道及供应企业的合法资质。通过近一段时间的运行,在保证厨房卫生标准和操作流程安全、规范的情况下,简易厨房让孩子们在学校吃上了安全、可口、营养的午餐。
学校领导与家长“陪餐制”,为学生用餐安全和质量上了“双保险”
如今,哈市中小学校每到中午就餐时间,学校领导与家长陪餐已成为校园里一道温暖而意义非凡的风景线,为孩子们的用餐安全和质量上了一道“双保险”。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中小学校学生用餐“陪餐制”基本做到全市全覆盖。学校领导们每天轮流与学生实行“四同”配餐,即同时间、同地点、同标准、同缴费(费用自理),校领导认真查看餐食的包装,随时询问学生们对饭菜口味的看法,发现问题会迅速与送餐公司沟通改进。学生家长们参与陪餐也是热情高涨,每天会有1至2名家长自愿到学校参加陪餐,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形成家校共同监督学生用餐安全。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学生家长们不仅可陪餐,还有“决定权”,每学期开学前,学校会在各年级、各班级征集家长代表,到配餐公司实地考察,最终投票选出家长们满意的配餐企业。
哈市多措并举“食”刻守护学生在校饮食安全
“校园餐”关乎着每一位学子的健康成长,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殷切希望。记者从哈尔滨市教育局获悉,为切实做好“校园餐”管理工作,提高“校园餐”的质量,市教育局发挥主管责任,制定专项““校园餐””整治实施方案,组建九个专项整治监督检查组,开展全过程督导检查;落实校长负责制,强化校长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建立了每周总结、半月汇报、逐月调度机制,将工作部署直接插到最基层;对校长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校园餐””知识应知应会考核,牢记配餐管理办法、指引等内容,织牢织密织好校园食品“安全网”;举办“桶餐入班”现场观摩会、校园配餐品评会、配餐企业座谈会,建立与企业的定期沟通机制,了解企业需求和困难,帮助企业提升服务质量;推进配餐学校统一“猪肉餐”“非猪肉餐”餐价,避免学生因餐价差异产生攀比心理;把好食材采购安全关,大宗食材采购都是大品牌、具有较高知名度;统筹解决规模小的学校配餐方式,推行大校就近带小校的方式选择配餐企业。此外,教育、市场、卫健等多部门联动,构建上下贯通、系统联动的工作格局,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合检查等方式,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新的一年,市教育局将一如既往的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举一反三,常态化开展整治工作;坚持发挥竞退机制作用,加大对薄弱学校整治力度,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同时,继续发挥好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作用,每学期要至少开展2次校外供餐满意度调查,主动接受家长、师生和社会监督,持续推进校园食品安全工作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让校园里的美好“食”光、班级里的开心“食”刻陪伴师生们健康成长。
哈尔滨日报记者 杨茉 郑炜 文/摄/视频拍摄 见习记者 刘家璇/视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