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位于哈尔滨临空经济区的保税航油项目正式启用。从此,国际航班在哈有了“燃油免税店”。哈尔滨保税航油项目与第五航权、240小时过境免签形成政策闭环,推动哈尔滨进一步深化开发北极航路,吸引更多航班、更多国际旅客经停中转,助力哈尔滨货物贸易进出口,并推动哈尔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向纵深发展。
提供经济增长“加分项”
释放国际航空枢纽潜力
1月1日0时10分,泰亚航空XJ901航班落地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中国航油的加油员通过严格执行飞机加油六步工作法,为这架航班注入了39288升保税航油。此次保税航油加注,是哈市首单国际航线航班保税航油加注业务,实现了黑龙江省内保税航油“零的突破”。
哈尔滨是北极航路的重要节点和“一带一路”东北方向的空中门户。保税航油相关优惠政策可为各航空公司节省燃油成本13%左右,节省航班总成本7%左右。在吸引更多航班落地哈尔滨加油的同时,也将在国际旅游消费、贸易进出口等方面,为哈尔滨提供更多经济增长“加分项”。
为了保障保税航油项目落地,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哈尔滨市政府、哈尔滨海关、民航黑龙江监管局、省机场集团、哈尔滨临空经济区、中国航油黑龙江分公司、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建立联动工作机制。
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投资2542万元,建设两座1万立方米储油罐。哈尔滨临空经济区作为项目核心承载区,投资774万元,建设保税航油业务用房,为保税航油业务上线提供资金支持。2024年,哈尔滨海关、太平机场海关、冰城海关积极协调,优化服务流程,提高通关效率,于12月26日完成首批保税航油入库报关工作。当年12月27日凌晨,在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的通力配合下,历经48小时,3000吨保税航油顺利管输入罐,标志着保税航油项目正式落地。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民航局联合国家发改委于2024年7月发布《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哈尔滨机场列入中国十大国际航空枢纽,定位为面向俄罗斯远东及东北亚地区的区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也是东北地区唯一国际航空枢纽。此次保税航油项目正式启动,使得哈尔滨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形成多方受益局面
综合带动效应明显
保税航油项目将为哈尔滨发展带来多维助推作用,成为诸多管理部门及行业专家的共识。
“保税航油加注业务顺利启动,不仅有效降低航空公司国际航线运营成本,还将促进哈尔滨机场国际航空运输发展,必将进一步提升哈尔滨机场的竞争力、吸引力,并为哈尔滨在贸易投资、商务合作、人员往来、旅游发展领域增添新动力。”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孙宇介绍,为推动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省交通运输厅将会同哈尔滨市政府、省机场集团等单位,积极拓展哈尔滨向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东北亚地区的覆盖面,按需增加至亚欧国家的国际航线,吸引北美至东南亚的往返航班在哈尔滨机场经停加油。
“哈尔滨保税航油政策的综合效应和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吴平认为,对于航司,意味着实实在在的价格优惠;对于机场,意味着更强的国际航线保障和竞争优势;对于炼厂,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外贸市场空间;对于所在城市,意味着招商引资领域城市新形象。“哈尔滨机场保税航油业务开通,对黑龙江地区的民航、石油和其他相关产业势必产生积极影响,形成‘多方受益、合作共赢’的生动局面”。
吴平表示,未来,中航油将以保税航油开通为契机,继续深耕、服务、保障好哈尔滨市,以哈尔滨机场作为中航油在东北地区业务中心,优先布局SAF、航汽等航油新业态,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辐射黑龙江省乃至东北亚的高水平公共服务和国际供油服务产品。
助力建设国际化都市
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
保税航油项目落地,是哈尔滨近年来众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项,与打造热门冰雪旅游城市、240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形成矩阵,大力推动哈尔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哈尔滨海关副关长刘伟彬说,保税航油业务改革落地龙江,得到海关总署的大力支持,哈尔滨在保税航油业务领域,走在东北三省一区的最前列。为了助力哈市打造一流国际航空枢纽,哈尔滨海关将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用好“关长送政策上门”“一企一策”等措施,保障跨境物流通道畅通,推动各类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
中国民用航空黑龙江安全监督管理局局长吕卓认为,保税航油项目将带动哈尔滨机场国际客货吞吐量提速放量,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提升枢纽功能,带动临空经济繁荣,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助推哈尔滨实现从“枢纽流量”到“枢纽经济”的迭代,与哈尔滨打造国际化都市相融合,与国家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战略相衔接。
哈尔滨日报记者 李木双